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首耳熟的童谣把我带回儿时的年,年画般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听金鸡一遍又一遍地唤醒着熟睡的人,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看着窗棂上凝结成梦幻的窗花,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觉间手碰到自己的耳朵和脸上,好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样,速度般缩回了那冰火两重天的被窝,几个寒战过后真的醒了。东北的冬天真是冷啊,穿上那姥姥亲手缝制的棉衣棉裤,换上母亲新做的中山服,武装好自己,吱嘎一声推开了那扇被寒风敲打的门,一阵彻骨的寒冷迅速侵袭你的全身。
远眺,晨冬的太阳在炊烟袅袅间若隐若现,那张热情的脸此时也变得羞涩起来,砰砰,砰砰砰——,几声巨响打破了小乡村的宁静,新年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拉开了帷幕,我也飞快地跑回屋里,母亲正在热锅前煮那包着丰收、喜悦、幸福的饺子,你这是忙什么?顾不上回答,向着一个地方跑去,翻开那些属于我的大地红,二踢脚,小扬鞭。选上几样,叫上哥哥,我们一起放吧。姥姥姥爷站在窗前看着我们哥俩尽情地放着鞭炮,大声地喊着,小心点,离得远一点,一阵鞭炮过后,寒气夹杂着浓重的火药味扑面而来,再看看满院大地红。
饺子煮好了,母亲呼唤着我们,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我迫不及待拿起一个放到嘴里,诶呀,什么馅这么硬啊,一枚硬币从嘴里掉出来,怎么还吃出钱了,姥姥说谁能吃到这枚包着硬币的饺子,一年都有好运的,虽然牙有些痛,心里还是满满的幸福;饭后,摆上桌子,裁好红纸,研好墨,姥爷又拿起了那支旧毛笔,妙笔生出丰年佳句,抬头见喜,出门见财。母亲此时打好了浆糊,贴对联就是我们哥俩的事了,屋里屋外忙活了半天,门上、窗上、水缸上到处是福字,一张张喜庆的年画贴在墙上,盼望着的年终于到了。
走在大街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无意间看到一家猪圈上贴个抬头见喜,怎么不是肥猪满圈呐,有些困惑,其实,那是一个幽默而无知的故事;厚厚的积雪像棉被一样覆盖在每家的茅草屋上,雪堵着窗户,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小柱子,一排排挂在房檐上;烟囱冒着一缕一缕的青烟,树上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叫着,吉祥的叫声里让人们感受到人寿年丰的喜悦;大人们都在忙碌着那顿丰盛的年夜饭,锅里煮着散养的年猪肉,炖着庭院溜达鸡,煎着泡子打来的大鲫鱼,油炸麻雀那更是一道特色美食,满满一桌全都是营养、健康、绿色的大餐。再喝上两口那纯粮酿造的小烧,那年味真叫个足啊。
刚到下午四点多,太阳就已经收起了那淡淡的光,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随着夜色的来临,星星点点的红灯笼点亮了,人们在酒足饭饱后坐在暖和的炕上,喝着茶水,嗑着瓜子,等着欣赏春晚的大餐。孩子们手里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纸做的,塑料的,玻璃的,兜里揣着一盒磕头了,借着微弱的灯光,在大街上嬉戏玩耍。打雪仗,玩陀螺。一阵叫卖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天已经亮了,原来是一个梦;梦回儿时的年景,今天再也找不回来儿时的年趣了。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乐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