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那些事儿

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工业大放异彩的春天,农业硕果累累的春天,科学的春天,百家争鸣的春天,文艺百花齐放的春天。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是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八十年代,犹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下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有充满感性情怀和理性批判的诗歌年代。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际,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诗人的梦都在八十年代,关于理想,关于爱情,读诗的时候,身边还有妩媚羡慕的眼神。在物质化年代没有来袭之前,一壶烧酒就可以畅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阔天空,几杯下肚,无所不谈,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简单。

春天美丽的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来……那时的生活是真的,人们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自然的,爱情是美好的。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并身体力行的年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年代。这两天,我就想写小时候的事儿。小时候到11月份,那就去河套了,滑冰车,打冰嘎。掉冰窟窿里的时候都有呀。戴个大棉帽子,穿个棉袄。棉裤,大棉乌鲁。大棉乌鲁就是一种大棉鞋。用两根铁丝儿,钉个板上那就是简单的冰车。两个铁钉儿绑到两个木棍儿。就是冰签子。在冰面上滚,嬉戏打闹,小时候就是好无忧无虑,多开心呀!重点说一下,那时候穿的棉袄。袖头子上钉了一个袜桩,哪儿有衣服啊,直接穿棉袄。棉袄的肩膀头子上,袖头子上。擦大鼻涕,直接往肩头上一蹭,往袖头上也蹭。天不黑,都不回家呀。回家就得挨顿打呀。扫把头儿,都打散了。到家就高粱米饭,大饼子呗。有点儿咸菜。偶尔也有些人会喝上一壶小酒,增加点乐趣。

那时候,冬天都蒸豆包。用大缸发黄米面儿。红豆馅儿你家做几斗米米,我家做几斗米。互相帮忙。今天在你家做,明天在他家做。炕都烧冒烟了。一蒸,蒸半天儿。那时候都是大缸,二缸都是陶土做的。蒸熟了之后,放到缸里一冻,吃的时候,下边儿熬酸菜,上边儿溜豆包。豆包上扎个眼儿。搁点儿荤油,搁点儿酱油。那吃着,老香了。还有的人家。把豆包按扁了。搁点儿油煎煎,那就更好。那时候,家家都有菜窖,冬储菜就是白菜,萝卜,土豆儿,胡萝卜,大葱。有时候贴点儿大饼子。熬萝卜汤,炒点白菜片儿,搁点儿胡萝卜。

一回以前也挺有意思的。现在的生活好了。可以顿顿吃点儿肉。那时候,一年也吃不到。那时候捡块儿豆腐。都得用豆子去换。那要吃豆腐拌豆腐,大酱拌豆腐。那还正经,好菜呢。

如果那时候要是像现在这生活儿啊,我也不至于,一米七。吃都吃不饱。也不是说吃不饱。真不爱吃啊,吃是吃饱了。饭菜都是固定的。天天就这玩意儿。要奸馋点儿的,吃不饱呗。炒点儿土豆丝儿,高粱米饭。就看土豆丝儿下去,饭就不爱下。就是盼着年底杀猪。之后这油水儿就多了。熬两缸油。够一年吃。把肉都卖了。那得生活呀,好不容易养个猪。头蹄下水呀,这留着过年的。之后啊正月晚儿啊,这生活好点儿。有串门子的,留人吃饭。那不得整点儿菜儿吗?之后,小孩儿开心呐。可以吃点儿好的了。#窖藏88岁月弥香#——我与光阴的故事,非常感谢贵州习酒发起的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80年代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2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