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和康熙对待太子的态度截然不同,谁对

北京白癜风介绍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香梅沁雪

明太祖朱元璋和康熙玄烨对待太子有何异同?相同的是二人都很早就确立了太子;不同的是两人对太子的培养截然相反。

朱元璋充分信任太子,文武大臣只要是有能耐的,就选为太子的老师,教导、辅佐太子。朱元璋还要求大臣们,有事情先向太子奏报,太子能解决就立即解决,根本就不用告诉自己。也就是说,这才像父子,当爹的充分信任儿子,父慈子孝,十分难得。

玄烨基本不敢让儿子们处理政务,两次立胤礽为太子,又两次废掉他,其实就是担心儿子篡位。在权力面前,父子成为互相防备的仇敌,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都不如普通人家的父子和睦可亲,其乐融融。

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朱元璋完全放权给儿子,康熙却不准儿子染指权力。那么,同样是皇帝,两人的做法为何有着天壤之别呢?你以为,这是癞蛤蟆装鞍子——奇(骑)了怪了!其实,一点不足为奇。

朱元璋放权给朱标,因为他觉得朱标是个孝顺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夺去他的权力;玄烨不放心胤礽、胤禩等人,因为他认为胤礽、胤禩会夺去他的权力。

在我看来,朱元璋和玄烨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值得点赞。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细致地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

朱元璋的皇权文化传统是从宋朝继承来的,是从汉唐继承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担心的不是太子夺位,而是开国的功臣夺位。朱元璋采取各种办法给朱标撑腰,为朱标树立威信,就是让朱标能够镇住大臣们。

等到朱元璋去世以后,大臣们不敢有二心,朱标能够稳稳当当地当皇帝。为了让朱标坐稳皇位,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从巩固皇权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这也是历代皇帝诛杀功臣的原因,谁让大臣威胁到皇权了呢?

玄烨和朱元璋有着本质的区别,清朝的传统权力文化不是皇权文化。在康熙之前,一直采用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康熙害怕胤礽、胤禩,以及背后的大臣们,把国家体制,重新拉回议政王政治的轨道,轻而易举就把自己架空了。

因此,玄烨才会撤换太子,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像索额图那样觊觎皇位的权臣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巩固皇权,权力这玩意,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哪怕是儿子也不能给。这是康熙的想法,不要责怪他。换成是你,你能放手皇权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1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