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丨叶晓霏纪实文学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010261.html

我的外婆

作者:叶晓霏

提起外婆,心中便有一股暖流涌过。外婆慈祥善良、勤劳贤惠、可亲可敬。在我心里以及好多亲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一位东方女人所具有的睿智而朴素的美好形象。在我眼里她是伟大的,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让我崇拜,我为有这样的外婆而骄傲。虽然外婆去世很多年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身边,她的教诲给我生活的力量和勇气,她的疼爱是我一生也受用不尽的温暖。几次想提起拙笔,将我对她的想念倾字里行间。只是,不愿接受外婆已经不在的事实,我无法把这份情感用几行字来承载。今天,我将外婆的一生梳理了又梳理。除了付诸文字,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寄托对外婆的思念。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住外婆家。外婆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到家的温暖。虽然离开妈妈,却一点也不难过,甚至不愿回家。外婆的宠爱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直到我上学了,在外婆家的日子才相对少了。但是每个假期我都会去外婆家,直到开学才回来。随着我年龄的长大,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以至于外婆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外婆出生在大户人家,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从小就裹脚,是那个年代被认为极致美的三寸金莲。外婆是家中的长女,听话、孝顺,什么事情都起带头作用。哪怕自己受委屈,也不会让父母生气。所以,只有外婆的脚被塑造成合乎那个年代的小脚。而她的两个妹妹,经常跑去厕所偷偷的解开裹脚布,才保留了变形不是很严重的脚,对走路没有太大的妨碍。

外婆因一双美丽的小脚备受宠爱。十七、八岁出落的如花似玉,便和一位将军定了亲。但是,只见过一次面,将军就上了前线。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威武的军装,潇洒英俊的如意郎君啊,深深地印在了外婆的心里。多少个日日夜夜,盼着凯旋而归的消息。可是,等来的却是壮烈牺牲的噩耗。这该死的战争,毁了多少人的希望,毁了多少个美满的家庭啊!

已经过了出嫁的年龄,外婆不得不将心中的郎君深深掩藏。经人介绍,嫁给了我的外公,一位留下了两个女儿而丧偶的男子。婚嫁那天,外婆一身绫罗绸缎,裙裾飘飘,三寸小脚穿着精致的绣花鞋。虽然蒙着大红盖头,仍然掩饰不住秀丽的身姿,犹如戏曲中的青衣曼妙到极致,被前来观看婚礼的村里人啧啧称赞,一时间传为佳话。

外婆结婚后,孝敬公婆,順言顺语。以至于公婆最喜欢住在外公家,而不愿去其他儿子家住。早上,外婆早早的就整理好屋子,等公婆起床后,端上茶水。而后共进早餐。与外公更是相敬如宾,体贴入微。洗衣做饭,料理家务,从来不让外公动手。对继女疼爱有加,照顾周到。冬天还未来,就准备出棉袄棉裤棉鞋,和亲生父母养的孩子比起来,没有丝毫差距。

就算是做的再好,也有摩擦的时候。不是每个人的心思都能猜透。外婆回娘家了,这一大家子她伺候的太累了。其实,更重要的是心累。她和母亲(我的祖母)说,母亲只是流泪。和父亲说,父亲却告诉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条扁担抱着走。外婆听了,跺一跺脚,抹一把泪水,背起包袱,用三寸小脚一步一步走回家中。我不能想象,十八里路,外婆走了多长时间?那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留下了外婆多少脚印?在迎面吹来的风中,洒下了多少泪水?外婆一路向北,在坚实的步子中,到底给自己规划了怎样的蓝图?

原来,外婆横下一条心,再苦再累也不回娘家诉苦,她要面对一切问题,挑起应该挑起的担子。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承载了外婆所有的悲喜,外婆将用一生的时间去兑现。

那个年代,正是战争的年代。农村也是动荡不安。外婆除去家务,也要下地劳作。有人计较,外婆的小脚走路都不稳,怎么能和别人干一样多的活,和别人挣一样多的。外婆知道了,付出了别人意想不到的努力,别人能干完的,她也要干完。不仅如此,还和一起干活的姐妹们和睦相处,不计前嫌。外婆终于让自己受到大家的尊重,无论有什么事情都愿和她商量,渐渐地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有一次,村里的男劳力在远处干活回不来,需要挨家挨户饭送过去。等村干部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就想让外公吃的好一点,不愿拿剩的。外婆就说:你们先去别家敛,过一会儿再过来,我马上就做好了。于是外婆立刻和面烙饼,摊鸡蛋。也就十几分钟吧,等村干部再次回来敛的时候,热腾腾的白面饼做好了,带着薄薄的脆皮,一看就好吃。村干部们一个劲的夸:真麻利啊,又快又好!从此,外婆的的声名传遍了全村,外婆家也成了顶呱呱的主儿。

那时的衣服都是带大襟的,很少有人会裁剪。而外婆却做得一手好活儿。村里的人都是找外婆来裁剪,然后外婆再教给他们怎么缝。有不会的,外婆还要给他们做。这都需要在夜间或是阴天下雨不能下地做工的时候完成,外婆就是这样自己赶自己。凡是有求于她的,总是笑脸相迎,达到别人的满意。整村的人,没有不夸外婆能干的,不仅人长的美,而且家里家外都是一把手。只有外婆自己心里清楚,获得这样的美誉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也许是外婆的质朴感动了上天,得到上天的垂青和眷顾。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每家的口粮都有限,吃个半饱就算不错了,而外婆家却发生了奇异的事。一天晚饭后,外婆忘记把盛馍的盘子收起来,放在炕边的柜子上了。第二天早晨,竟然在盘子里放着一个饼子。金黄的玉米面,还有脆脆的底。一家人高兴极了,即不敢对外人说,又想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晚上,照样没有收起盘子。第二天照样收到一个饼子,依然是那么精致。家人每人一小块照样分着吃了。外婆和外公依然去,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只是在心里纳闷,难道有谁偷偷放的?这晚,外婆,仔细检查了房门,收拾干净,把盛馍的盘子还是放在那里。早晨醒来一看,依然出现了一个饼子,和前两个一模一样。外婆震惊了,难道真的是神灵保佑我们家吗?外婆双手合在一起,感谢上苍眷顾之恩。第四天,盘子里没有出现,以后再也没有出现。但是外婆并没有怨言,她知道做人不能贪婪,她知道有神灵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她,这就够了。外婆内心感激不尽。

还有一件新奇的事情,也是让外婆高兴了很久。一个阴雨天,外婆坐在外屋守着门口纳鞋底。那时外婆很年轻,穿着红底碎花的棉质上衣,带大襟的那种,就像《红灯记》中李铁梅穿的那样的上衣。头发梳成一个圆圆的发鬓,戴一朵茉莉或是菊花的发饰。外婆也像其他女人一样扎了耳洞,但是外婆从来不戴耳饰。下身穿蓝色的棉布裤,绑着腿带子。小小的、红色的绣花鞋。我说不上来到底该用怎样的名词术语来形容这样的服饰。总之,外婆很美,很动人。以至于后来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个年代的女子装束,都会让我想起外婆。就在外婆一心一意穿针引线的时候,外面的蒙蒙细雨大了起来,狂风、闪电、雷鸣,雨如瓢泼。外婆正想往屋里挪一挪,却听到外面“啪”的一声,外婆向外看去,只见一条大红鱼躺在门口的雨水里摆着尾巴!雨水没有那么多,不能把鱼没起来,外婆看的真真的,是一条大红鱼!外婆不管雨下的那么大,跑出去就去抓鱼,好难抓呀,鱼儿在外婆的手里扭动着想挣脱,但是终于抵不过外婆的手劲。外婆把鱼抓进来,放到盆里,放上一些水。看着那一尺多长的大红鱼,外婆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如果说,天上掉红鱼这件事是因为海上发生了龙卷风,把海水和鱼一起卷上了天空,在狂飙中推至外婆门前的上空,其中一条鱼就落了下来,正好落在外婆的面前。尽管是太巧合了,甚至有些神奇,尽管外婆家离的最近的海也有里路,但也有这种可能,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可能也算是有。可是,饼子事件却无法用科学的理论来推断。为此事,我还郑重其事的问过外婆,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虚构?外婆一本正经的告诉我,的确是真的,但外婆始终没有破晓是怎么回事。那个年代正是扫除牛鬼蛇神,不能乱说话的年代,不然就会被治罪,所以这奇怪的事只有家庭内成员知道。可是,无论如何我也想不通,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但这件事却真实的存在着。也许,真的是外婆的言行感动了上苍,派神灵来眷顾她们一家吧。

的确,外婆家的命运要比其他人家好。在动乱时代,年外婆生了妈妈,后来又生了舅舅。一大家子的口粮实在不够。就在生活异常拮据的年月,外婆被选为大食堂的师傅,一家人的饥饱问题总算解决了。妈妈和舅舅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没有挨饿,所以妈妈很标致,舅舅很高大。妈妈和舅舅的学业也没有落下,是村里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中的成员。村里一共有三个人考上了学,妈妈是唯一的女生。因为上学路途遥远,妈妈又是娇惯女,而且正赶上眼睛疼,说是发眼。就放弃了学业。后来舅舅也没有走出农村,而是帮家里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转眼,外婆的公婆去世。外婆迈着小脚将老人的骨灰一头顶到坟上。尔后两个继女婚嫁。生子。外婆每一件事都极力的操办,真心相待,不落一点风俗礼节。直到现在,大姨、二姨提起外婆的时候,还一口一个妈妈,表哥表姐们也是口口声声的姥姥,那是外婆用多少爱换来的呀。后来妈妈出嫁、舅舅娶妻。外婆总算完成了对老人和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该松一口气了。可是后来妈妈的儿女、舅舅的儿女,哪一个不需要外婆的呵护和照顾。而外婆依然喜笑颜开,她喜欢这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的家族,就算再苦再累,她也把我们一个个捧在手心,宠着,爱着。

每逢五月初五,那是吃粽子的日子。外婆在前两天就会准备,泡上黏米和红枣,然后不辞劳苦的去苇子坑掰很多很多的苇叶,回来后冲洗干净。第二天就坐在厨房包呀包呀,哪一个吃不上她都受不了。所以,每年都会包一大锅,直到太阳西落。吃过晚饭,外婆就点上火,开始煮粽子。因为太多不爱熟,需要掌握火候,所以总是外婆亲自烧火。有谁替替她,她就会说:我烧吧,烧不好会糊的。其实,只要外婆指点一下,也不至于烧糊。但是外婆心疼这个心疼那个,谁也不用。等到天刚蒙蒙亮,外公就到了女儿家。十五里路,步行,究竟用多长时间,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晓。从外公肩膀上卸下布袋,一层一层打开,拿出粽子,还冒着热气。这就是我幼年吃到的粽子。只是开心的吃着,却没有想过这粽子里浸润着多少外婆的爱和外公的辛苦。

我们就是这样在艰苦的岁月里,享受着外婆细致入微的疼爱。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我们吃的好,穿的好,快快乐乐的长大。就在外婆的长孙(我表弟)出生了刚刚一百天的那天,外婆在灶前为大家准备可口的饭菜时,病倒在灶旁。从那以后,外婆的身体让大家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1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