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多年前的老北京啊,一个人有钱不算什么,如果他又时髦,又有一颗善心,那简直是个万里挑一的德行兼备的人才。虽然这样的人极少,不过在当时的老北京城,还真就有,首当其冲是同仁堂乐家,乐家的善行在当时可是妇孺皆知,没有不夸奖的。而比同仁堂乐家稍微逊色一点的,就是大前门处的天泰堂李家,尤其是少东家——李东霖,更是既讲时髦,又存善心。
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在当时的老北京,吃饭的饭馆分为园、馆、居、楼、庄这几个档次,这其中又以饭庄子最大。饭庄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如同大住宅一般,大门是可以开车进去的,里面东西应有尽有,有大厅、跨所儿、小院儿、单间,做菜做饭都是整桌整桌的,从不零卖。
而李东霖家开的天泰堂就是这样等级的饭庄。大前门永远是吵吵嚷嚷的,往来富商巨贾络绎不绝,甚至是达官贵人也喜欢来他家吃饭宵夜。
很多年以前,李东霖的父亲李云飞从山东济南只身来到京师做生意,一眼就看中这个地方。李云飞手上有钱,手艺也不差,于是便开起了饭馆,谁承想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来吃饭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索性便直接弄成饭庄。
这饭馆改成饭庄后,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顾客越来越多,要干的活越来越多,需要的伙计也越来越多,父亲李云飞也由以前的一人兼顾厨师、掌柜子兼东家,现在彻底变成了一个大东家,而另外筛选找人做了掌柜子、厨师。
看清世事的父亲
出生在这样富足的家庭中,李云飞的儿子李东霖便是吃喝不愁,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比起那些生在贫寒之家,或是偶遭天灾人祸的孩子,他实在是幸运太多。
父亲李云飞从北方来京,既有着山东人的豪情大义,有勇有谋,吃苦耐劳,也有着生意人的谨慎小心,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每当老家的家乡人遭遇变故来京师投靠李云飞时,他从不会把这些人收留在自己的饭庄让他们白吃白喝,而是自己做保证人,让他们向钱庄贷一笔钱,做些小本生意谋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然李云飞也会在暗中时常照顾着这些老乡的生意,制造机会让老乡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李云飞没有直接把钱送给那些穷困的老乡,而是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经营生意,自立谋生。
李云飞虽然没有大肆宣扬,却人人皆知他的善行,尤其老乡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去报答恩人李云飞。因此饭庄的名声在京师也是十分出名。李云飞这么多年生意人的谨慎小心让他心里十分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明白出风头的同时也会引来很多是非,所以他只是本本分分帮助别人。
与父相反的儿子
然而,父亲李云飞的智慧,儿子李东霖并未能参透。儿子李东霖长大后,因为自小受父亲影响,也喜欢上了开饭庄的工作。父亲李云飞自然也是非常支持,还主动出资在城里开了一家分店,用以锻炼儿子的实力,让李东霖去经营。
年轻的李东霖虽然没有父那般明晰的生意头脑,但凭着父亲的影响力,也有很多客人照顾,生意倒也还不错。要说这父子俩最不像的,那就是儿子李东霖喜欢抛头露面,宣扬名声,喜欢听别人夸赞自己。
其实这也怪不得李东霖,他穿着时髦,家境殷实,着实一个富商大贾家的公子哥。这样的李东霖在旁人眼中仿佛是全身都发着光,不论走在哪里,举手投足之间好像自带吸引力,让人感觉到这位公子哥光芒四射。
谁见了都会不自觉地赞美几句,而年轻的李东霖也会拱拱手,满面笑容的答谢对方。但是好在虽然李东霖的确是爱出风头,喜欢被人赞美,但他从来没有看不起人,反而对每个人都笑容以对,十分善良诚恳。
其中与父亲做法最相差甚远的是对于老家家乡人的求助,李东霖会不加考虑的给他们钱,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的做起了慈善活动。父亲李云飞帮助老乡给他们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的机会,李东霖则是不闻不问有人寻求帮助就给钱。
李东霖的做法,被他身边看不下去的家仆告诉了父亲李云飞,但李云飞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了,他并没有急于制止儿子。他知道儿子还年轻浮躁,爱出风头,但是他心地善良,扶弱济贫,只要人不坏,本本分分,不忘初心,那么一切都还不坏。所以在不特别出格的情况下,父亲李云飞选择放手让儿子自己选择自己的路。
父亲出面劝诫儿子
李东霖的慈善之心民众看在眼里,官场上办理慈善的人也将他的行为看在眼里。那些人让李东霖出面任职慈善部门,负责拯救百姓,年轻的李东霖自然十分向往,赢得社会和官场的认可,当然是件很出风头的事。
李云飞很快也知道了此时,他李云飞是何等聪明的人,早就已经看透了一切,他深知如果自己再不劝说儿子注意分寸,很可能会出事。而李东霖年轻气盛,又是自己挣的钱,对于父亲的劝说不以为然。
儿子不听劝诫,没办法,李云飞只好亲自出面。李云飞见到儿子李东霖并没有急于呵斥,而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出钱做慈善,并没有错,但不要与官场的人掺在一起。此时儿子很不服气,反驳父亲。父亲则说做慈善看似简单,实则里面水深得很。人多可心不齐,钱多固然好,但真正能用到实处帮助到别人的钱又有多少,出钱的人能知道吗?
李东霖固然没有考虑那么多,父亲便接着说道:慈善的水太深,莫做莫做。随后便更详细地给儿子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听完一切都李东霖明白自己还是太年轻了,于是在第二天主动辞了那慈善机构的职务。他明白了做慈善尽量自己做,就像同仁堂一样,自己为贫民施舍中药,棉袄,棉裤,为丧者施舍棺材,为赶路学子施舍羊角灯。
李东霖没有完全听从父亲的话放弃慈善,而是决定以后把做慈善的每笔钱都记在账上,放在明处,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只有这样,他所做的一切才是值得,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