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鲁迅没有和新婚妻子同床共枕,和老妈唠了一宿嗑,第二夜,鲁迅在书房写了一宿字,第三天就回了日本。
朱安究竟做了什么?让鲁迅对她如此反感啊。
结婚那天,在热闹的喇叭声声中,新娘的轿子到了,掀开轿帘,一双大脚先伸了出来,可脚没落地,鞋啪啦掉地上了,新娘的三寸金莲,一下就暴露无遗。
在场的老人们都说:“哎呀!结婚掉鞋,那可不是好兆头啊。”果然,朱安的悲剧也自此开始了。
新婚这天,鲁迅和朱安也是第一次见面。在这之前,鲁迅已在日本求学七年,期间也央求过母亲退婚,但都被母亲拒绝了。无奈的鲁迅对朱安提出两个条件:一是放脚,二是学习识字,但这两个任务,朱安一个也没完成。
不过娘家人有办法,你不是不喜欢小脚女人吗?咱们穿大鞋,脚不够棉花凑,往鞋里多塞点棉花,先嫁了再说,这便出现了新娘下花轿掉鞋那一幕。
一直到三年后,鲁迅回北京任教,为了在北京安家,卖掉了老家的房产,临走前,他给了朱安两个选择,去北京还是回娘家?去北京你和我妈住,回娘家我给你生活费。
朱安选择来到北京,从此开始了独特的夫妻生活。
鲁迅和朱安一天到晚只说三句话,早上朱安叫先生起床,鲁迅就嗯一声,中午朱安说大先生吃饭,鲁迅再嗯一声,到了晚上朱安问大先生关门吗?鲁迅再回答一个字——关。
就连朱安扭着一双小脚跑出去80多里地,只为了给他买他想吃的点心,回来也只得到一句“好”。
鲁迅不说话,朱安就找话说,这天,鲁迅说他吃过一种特别好吃的菜,朱安赶紧随声附和:“好吃好吃,那菜我也吃过。”刚说这一句,没想到鲁迅蹭一下,站起来立马走人,原来啊,那种菜是他在日本吃的,中国压根就没有。后来,鲁迅对他妈说,你说你不懂也就算了,还耍小聪明。
你不喜欢我插嘴,那你喜欢啥我就学啥。当时,鲁迅在家里教同学们体操,朱安就在后面跟着学,可是她那双小脚已经丧失了运动的能力,好好的广播体操,让她做出了驴皮影的感觉,再一看鲁迅的脸,拉得比驴脸都长,满满的都是厌恶。
不光丈夫冷漠,不爱搭理他,有时候婆婆还挑理呢,有一年深秋,老妈看见儿子只穿了一条秋裤,就责怪朱安说:“你说说你啊,难怪他不喜欢你啊,这都到冬天了,你也不给他缝棉裤。”朱安就连夜做了一条棉裤,悄悄的放在了鲁迅床上,可不知道为啥,这条棉裤却被鲁迅扔了出来。
朱安曾心寒的说:自己就好比一只蜗牛,一直努力的往上爬,大先生就是不喜欢。
按鲁迅的原话说,这个媳妇不过是母亲送的一件礼物,只能好好供养,我们没有一丝男女之情,更不要提同房之事。
许广平就不同了,因为许广平懂他,不久,徐广平有了儿子周海婴,无儿无女的朱安觉得周海婴也是自己的儿子,朱安一直想照看周海婴,但是,许广平没有让她如愿。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是大先生的孩子,也就等于是自己的孩子了,他常常给儿子寄衣服,寄杏仁粉,叠花纸,他想着将来这个孩子会为她养老送,她不怕周家人丁兴旺,但她就怕大先生和她离婚。
年,鲁迅在上海去世,临终前,他对家里大小一切事宜都做了安排,唯独对朱安只字不提。
而朱安却在家中为他设了灵堂,为他披麻戴孝,这是他在跟大先生告别,也是在向自己的爱情告别。
鲁迅去世后,朱安在孤独中又度过了11年,她把鲁迅生前的所有手稿都交给了周海婴,又送走了婆婆鲁瑞。
临终前,婆婆把仅存的一点积蓄全给了她,因为她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30多年前,他不该草率的定下那张婚约,毁了朱安的一辈子。
年凌晨,69岁的朱安在孤独中走完了她不幸的一生。
她去世后,徐广平拒绝了她想要和鲁迅合葬的请求,周海婴也没有如她所愿,在她死后,为她披麻戴孝。
多年后提到朱安,周海婴只说了一句:“她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人。”
她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又冷冷清清的走。
和伟大的鲁迅先生相比,这个缠足又不识字的女人,似乎真的没有值得后人去挖掘的闪光点,她只不过是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可怜妇人。
有人这样评价朱安:你可以说她不智慧,却不能说她愚蠢,你可以说她不通透,却不能说她不高尚。毕竟唯有光阴不可欺,唯有深情不可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