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1点,贾颖的身份是一名代驾司机。在气温低至零下的寒冬里,他驾驶着电动车穿梭在夜淄博的灯火下,从社区到商圈再到小吃街,直至夜半无人才踏上回家路。
“今天温度低,得穿厚点。”1月6日晚上8点,贾颖开始为出门做准备。除了贴身的秋衣、秋裤,他又套上了电加热背心、加绒冲锋衣和加厚羽绒服。“下身保暖很重要,棉裤、加绒保暖裤、防风皮裤,都不能少。”贾颖说,代驾司机的御寒方法各有不同。“我的鞋子和背心都可以加热,背心内侧有个口袋,用来放充电宝,只要连接充电宝就能一直发热。”
晚上8点半,室外温度已低至零下10℃,“全副武装”的贾颖推着电动车离开家中。“淄博的夜经济越来越好,不愁接不到单子。”话音未落,贾颖就接到了当晚的第一单:从齐鲁颐仁城到北马庄村,全程12.4公里。
这是贾颖成为代驾司机的第5个年头,但他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2015年12月20日自己接到第一个代驾订单的情形。“那天我在海悦大酒店门口等了整整两个小时,一晚上就接了那一单。”时至今日,代驾司机们等单的选择地越来越多,贾颖也已从新手代驾变为滴滴代驾张店西部片区组长。
越是寒冷的夜晚,代驾司机们就越为忙碌。当天晚上9点不到,贾颖将第一单乘客送下,在半小时内又接到了新的一单。“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计价也有调整,大家都是铆足了劲争取多干几单。”正值出单高峰期,面对接连而至的订单,贾颖高兴不已,但持续下降的气温却让他有些吃不消。
“脸冷,手也冷。我们已经捂得够严实了,没有用处,手早就冻僵了。”不知不觉已到晚上10点,刚送下乘客的贾颖选择到天乙花苑周边等单。“应该已经有师傅在里面等单了。”在社区外的一家饭馆门口,几辆代驾电动车停放一旁,贾颖匆匆进去与同行寒暄了几句,便又折返出来。
夜间最繁华的时间段,代驾司机们顶着寒风,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淄博中心城区各个街道,对于这样恶劣的天气,贾颖并不觉得辛苦。“上午公司刚给我们开了宣导会。这两天连续降温,首要是注意行车安全,另外降温以后叫代驾的人也会增多,我们必须要保持正常运行,春节期间也不放假、不涨价。”
当天晚上11点过,室外温度逼近零下15℃,在前往水晶街的路上,贾颖原本还有40%电量的手机因为低温迅速关了机。“天冷了,手机也撑不住。”贾颖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了另一部手机,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其他代驾司机。“几年没遇到把手机冻关机的情况了,还好我们出来跑单都带两部手机,一部专门用来接单,一部用来通讯。”
贾颖拿出充电宝为手机充电,但手机依旧没有反应。“捂一会应该就好了。”贾颖边说边将手机揣进怀中,但几分钟过去仍未开机。“先去水晶街等等看吧,今晚还想再跑两单,越往夜里去,得到的收益也更高些。”
补贴家用是贾颖最初选择做兼职代驾的理由,对于代驾带来的收益,贾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两个孩子,大娃小学3年级,二娃还在上幼儿园,孩子的补习班每月需要1500元左右的开销,托儿所每月也是700元左右,以后花销肯定更大。”
同时,作为带过不少新手代驾的片区组长,贾颖也想用坚持出勤的方式为代驾司机们做表率。“天一冷就有很多代驾师傅不愿意出来接单,如果老代驾也不积极,就无法带动其他代驾司机的工作积极性。”
1月7日凌晨0点,贾颖的面部已被寒风刮得僵硬。抵达水晶街后,他向正在等单的同事要了一张暖贴为手机取暖。在暖贴的作用下,贾颖的手机终于得以开机。“再接一单我就回家,我这属于兼职代驾,全职代驾会一直坚持到凌晨3点左右。”
不一会,贾颖就接到了前往颐丰花园的订单。“这是今天接的第8单,今晚累计收入400余元。”向记者道别后,贾颖骑上电动车赶往目的地,远去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夜色中。
在这个极寒的夜晚,以贾颖为代表的代驾群体游走于淄博繁华的夜色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夜晚,从喧嚣到沉寂。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磊 高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