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记红旗渠上铁姑娘张变支安阳新闻

白癜风怎么治才会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

山花多生长于石缝、山涧、高山、悬崖。有叫上名字的,有叫不出名字的,她朴实无华,不招人,不惹眼,默默无闻,孤芳自赏。但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坚韧不拔地生长着,春风一缕,山花烂漫。

冬日的暖阳从太行山鲁班豁斜斜地照射过来,灿灿地映照得满屋生光,也照在张变支一家的全家福上。说起红旗渠两位老人笑的灿烂,就像怒放的山花一样。

两位老人对红旗渠有着深厚的感情,一说红旗渠,就来了精神,说话投足间,便能感觉出对红旗渠哪深深的眷恋和一种难于掩饰的情怀

抓阄

当人们还沉醉在春节欢乐的气氛之中,太行山还被大雪覆盖着,林县县委提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干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定》。一九六0年正月初六,位于太行山鲁班豁下的姚村公社西牛良村大队院里,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大家听说红旗渠一干渠修成后就从村西边经过,全村旱地就变成了水浇田,旱涝保丰收,世代种地靠天吃饭的日子将一去不反复了,小伙子不用愁娶不上媳妇,大姑娘也不用再往外村嫁了。

修红旗渠全村只有六个名额,都抢着去,叫谁去,不叫谁去,大队长贾新奇发了愁。这时村支书张广仁一拍后脑勺说:“修渠一个月一抡换,人人都有机会,第一批为了公平,18岁至25岁的党员,团员,劳动模范抓阄,谁抓着谁去,抓不着下批去。”

张变支出生于年,13岁父亲因病去逝,母亲身体不好,长年有病,两个弟弟年幻(大弟弟9岁,小弟弟5岁),幻小的她挑起家庭的重担,也磨练了她的意志。虽然一天学没有上过,大字不识一个,但她明事理,懂道理,顾大局,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是方圆三村五里出了名的好姑娘,也是大跃进时期方圆几里唯一的女劳动模范,妇女队长。虚岁18那年主动要求去修南谷洞水库。一干就是一年。

张变支,圆脸大眼,折着两个羊角辫,上身穿一件小红花棉袄,下身穿一件黑蓝粗布棉裤,蹲在墙角一直沒有吭声,支书刚说罢她便一跃而起说:“我既是党员、模范,又是小队妇女队长,我要去”。大队长贾新奇说:“你刚从南谷洞回来,家里大人,弟弟需要人照顾啊!”

她说:“渠上更需要。”平时不爱说话的她,咋说咋有理。不让她抓阄就让她去怕说不过去。支书说:“这样吧!该抓阄抓阄,变支随后再说。”会后,支书又跑到公社修渠指挥部说:“人员定好了,就是没有个带队的,能不能再加个名额叫张变支去带队。”公社修渠指挥部知道她在南谷洞就是妇女连长,就同意了。

年2月11日(正月十五)张变支带着本村的六个青年随着修渠大军向平顺县王家庄出发了。

深山彩虹

刚到红旗渠上,连长原胡锁说:“小变支你年龄小,你管扶钎,我们男人打锤。”变支说:“我害怕锤打着我,你们扶钎我来抡锤。”就这样小变支和男人们一替一锤地打,从不示弱,只要你们男人能打我就奉陪到底。刚开始不会抡锤,打锤直上直下,全凭力气,累的脊梁筋疼,直不起腰来,有时不是打脱打着扶钎人的手,或把钎打歪,就是锤把豁着自己的腿,胳膊抡肿了,手上磨出了血泡,有时候实在累的不行了就咬着牙坚持。经过大人们示范,变支很快学会了打锤,两个人打锤不光要配合默契,还要赶着时间点,你一下我一下,把锤抡圆,既省力又准确,到后来闭着眼睛也能打。变支老人讲,两人打钎,一人扶一根钎,形容叫凤凰展翅,一人扶两根钢钎,四个人打钎叫凤凰双展翅。满山遍野的叮当声似高山流水,又像动听的交响曲。看着无数把大锤在空中划出道道孤线,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道道彩虹。

红旗渠上运输连

一说运输连,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会想到现在的运输汽车吧。可在当年修红旗渠时,连路都没有,那有汽车。大部分人连汽车都没有见过。当时的运输工具就两个人一根木杠,一条铁绳。

石匠起出来的石头要运输到渠线,就成立运输连,张变支虽然只有19岁,她个子高又能干,就抽到了运输连,连长还是东牛良村原胡锁,张变支仍然任妇女连长,运输连主要任务是抬石头。

从石窝抬到红旗渠岸上,小石头两个人抬,大石头四个人抬。四个人抬时三个男人一个女的,张变支和男人们干一样的活,衣服磨破了,肩膀压得红肿,疼的不能格肩,血泡和衣服沾到了一起,晚上疼得脱不下衣服。等磨出了老犟,就麻木沒有了知觉,死皮一层一层脱落。夏天汗流浃背,冬天石头上冰冰、霜刺,冷的像块冰。

石窝都是三尖八楞的石头,七高八低,脚脚跘跘,抬起石头来东扯西拽,歪歪扭扭。雨下大了就到到山崖下背一背,下小雨,大雪都不停工,跌跌撞撞,扳跌拨浪。当时叫抢晴天战阴天,濆淋小雨当好天。

有生疼一天呼呼的山风,吹得大雪漫天飞舞,山里的风雪打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疼,眼睛睁不开,也看不清路,雪一滑,张变支跌下了十几米深的渠岸,由于是滑下去的,人算没有碍事。

石头运输任务重,天冷不能砌渠了,运输连不能下工,要保证春节后上工就有石头砌,而且其他人放假后,没有了交叉作业,抬石头更方便。红旗渠王家庄段的石头都是她们一块一块抬来的,每块石头上都留下她们的手印和记忆。

一双鞋只能穿十几天。白天干活,晚上缝补衣服、垫肩、鞋、袜子。说到红旗渠上生活更坚苦,每天是稀汤煮干萝卜条,中午一人一小谷堆小米干,晚上没有干的吃,稠稀饭煮干萝卜条或野菜。有个本家叔叔饭量大,房东看他每天吃不饱,就给他了半碗干炒面,他好像没有吃过饭似的,活像个饿死鬼,狼吞虎咽一下子吃完了,还说能吃顿饱饭真好,结果肌肠饿胃干结得屙不下来,被撑得难受了好几天。

别人都是一个月一抡班,張变支在运输连一干就是两年多,除了60年是正月十五走的,其他都从正月初三走到年腊月二十八九才回来。

看着张变支的全家福,使我想起了红旗渠上《铁姑娘》的照片上的人物,多么像她老人家呀!也许就是她老人家!当年的风采与英姿重现眼前。

特殊婚礼

张变支修水库常年不在家,家里病人小孩,困难可想而知,冬天屋里烧火取暖了,下雨下雪天食堂打饭了、挑水了,好心的邻居贾乾顺在一队当事务长,虽然不是一个小队的,把家务活全包了,这也使变支在水库工地能安心地劳动。

都说老丈母娘相女婿咋看咋顺眼。转眼到了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飞扬,一天乾顺从食堂打饭回来,变支娘一看乾顺满身是雪,就忙拿来扫炕条笤给他扫雪,她边扫边说:“这两年变支不在家,全靠你帮忙。你也老大不小了,咱村和你一范的都结婚了,也该考虑考虑了。你要不嫌弃给家大人商量一下,婶作主年前和变支把婚事办了吧!”

乾顺突然听婶这么一说,也没有心里准备,一时摸不着堂屋南山墙,脸一红说:“我和家里都没有意见,就是家里穷,我又比变支妹大六岁。”变支娘说:“婶是看着你长大的,你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大怕啥?老夫少妻才好哩,那就这么定了,择个火儿,婶去给大队里说”。

冬天农闲,把婚礼定在农历十月初八,大队长贾新奇安排村缝纫组给变支做了身红花棉袄,兰花粗布棉裤,去供销社买了双红缎子鞋。大队支书张广仁去公社把结婚证办好,只等变支回来。

变支接到大队通知请了三天假,头一天十月初七早上三点起来,跟东牛良村送粮食的事务长一块回来,晚上九点才到家。夜里变支娘烧了一锅热水,让变支擦洗了下身子,初八这天中午,食堂给大家一人一个粗糠小糠饼,一勺子稀饭,单独给变支蒸了个红薯丝玉米面高尖馍,起名叫“火箭馍,”生产队买了一包水果糖蛋,乘食堂开饭时间,变支穿上新衣服,红缎子鞋,俩人戴上大红花,大队支书张广仁说:“现在我宣布咱村的修渠模范张变支与一队事务长贾乾顺今天结婚了,大家欢迎!”大队长贾新奇,党组长张才启把糖蛋一撒,大家锅碗瓢盆一敲,婚礼就算举行了。

第二天早上五点,生产队派人拽着毛驴把变支又送回了红旗渠上。乾顺和爹娘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口。

夫妻同修红旗渠

年食堂解散,乾顺也不当事务长了,心想一个村的修渠肯定在一块,到红旗渠上就能见到变支,便要求去修红旗渠,可到红旗渠后把他分到了河口段,还是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下工后只能仰望着王家庄的方向,在心里默默地思念。

乾顺在红旗渠上学会了石匠,打眼下寨开石,锻造料石,垒砌石渠、石岸,样样都行,为后来垒大寨岸、建房砌跟脚,改革开放后外出打工奠定了基础,成为当地有名的石匠。

乾顺是轮流去修渠,先后在总干渠河口段,分水岭,一干渠姚村井湾段,二干渠河顺马家山段,后来修支渠、毛渠,前后也好几年。每一段上都留下了姚村“西牛良村”的名字。

变支从年修南谷洞水库到年修总干渠整整三年,一直是妇女连长,被姚村公社称为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儿子贾万增在一傍说,俺爸俺娘从来没有说过修红旗渠受罪,只听我娘说过放卫星,小时候看到土坯墙上全是我娘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南谷洞,红旗渠上得的奖状,比年画都好看。因盖房搬了几次家丢失了。

幸福生活

看着全家福,两位老人有说不完的幸福,张变支老人说:“公公前年才去逝,活了1O5岁,我们家五世同堂,儿孙满堂。是红旗渠改变了林县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了物质生活,改善了林县环境面貌,过上了幸福生活,老人才健康长寿。”

张变支老人说:“过去只讲贡献,不说报酬,修渠三年,一分钱也没有。东牛良村的老支书,当年修渠时的连长原胡锁经常对我们说,国家没有忘了咱们修渠人!说着说着就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今年老连长也走了。老人边说边揉眼睛。

贾乾顺今年86岁,张变支80岁,二老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身板硬朗,说话声音宏亮。变支老人说:“两人一辈子没有顶过一次咀,生过一回气,夫妻恩恩爱爱一辈子,知足了。”

最后,老人说也不知当年的老房东还在不在?当年房东的新媳妇到现在也该60多岁了,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能再回王家庄看看。

冬至,是一个自然的节气,寒冬过后,暖阳正迈着铿锵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方建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6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