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已经到了腊月,春运的火车票都在今天开始放开。街道上已经明显有了过年的氛围,熙熙攘攘的,车也比之前要多了。卖鱼的、卖鸡的、斗蝈蝈的,到处是人间烟火,到处是家的气息。在异乡度过了20多个年头之后,已经两三年没有回到家乡的我,今年提前请假回来了。下了火车坐着大巴在做了回村的面包车,一路回到了那个养了我40多年的家乡。
家乡逢五过集,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去赶集。并不一定要买什么,大概是喜欢看熙熙攘攘的赶集人,喜欢闻集上红薯炉子飘出来的香气,喜欢听卖东西的人们聚在一块儿讲的笑话。“乡音未改鬓毛衰”许是久不回来,竟也有了这种感觉。
还是记忆中的集市
我们这个小城在大山里,发展很慢,近几年跟随着国家的政策,我们这里才慢慢富裕起来。集市仿佛跟我小时候一样,一块儿破布搭起来的像马厩一样大的棚子先映入眼帘,像葡萄附在葡萄藤上一样,各色的衣服放在棚壁上,衣架支起的衣服向过路的赶集人展示着自己的身姿。走到主街道上,各种特色便跑出来进入视线,糖葫芦、烤红薯和糖炒栗子。从集头走到集尾,不过十分钟,但认真地赶集可以花费半天的时间。小时候是没有这么多花样的,那时候临近年根能吃上一口糖就高兴的不行,现在生活富足了,有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好玩的,是我小时候没有办法企及的。
却是乡音成旧音
我已进入不惑之年,与耄耋母亲在集市上转了一转,还是有小时候的感觉。那应该是80年代,那时候刚上小学的我,很想要一个新书包,但是家里准备过年的钱却远远不够买一个新书包。我的旧书包是拿去世奶奶的被褥改的,已经补丁连连,经常被同学们嘲笑。于是在那个集市上,我哭着要母亲给我买一个新书包,母亲无奈把本想买棉裤的钱给我买了书包。当然少不了与摊主讨价还价。今天再来集市,听到母亲为了买肉而跟摊主讨价还价,我竟有些恍惚,想到了小时候母亲买新书包时与摊主的还价,小时候觉得还价是非常丢脸的,当长大以后才明白赚钱的不易,这是的我也想加入还价的行列,但是却发现自己竟然的乡音又掺杂着一些普通话,自己都觉得别扭。
家永远是异乡人最安全的港湾
车子被来往的人拨弄着,卖菜小贩冻得通红的手拿着袋子冲过路的人摇摆着,嘴里不停地呦呵着“菜花便宜了、芹菜便宜了”,另一边又眼睛盯着称上不断浮动的数字,和买菜的为零零碎碎的几毛钱纠结着。我的眼神渐渐迷离了,风里吹来了腻掉牙的蜜蜂糕的甜味,是小时候的味道,猛地摇晃下脑袋将思想又晃了回来。迷离的瞬间,母亲已经买好了菜。回家路上,现杀的猪肉还在冒着热气,集市中行走的都是曾经的故人,来往几人逢我都会问道:几时回来的,几时走?我也终于明白,漂泊者在故乡原来就是过客。
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的我,现在也有了啤酒肚。我有了变化,家乡也有了变化,不变的是几十年来对故乡的热忱。80年代的人是最能吃苦的一代人,也是最心酸的一代人,几十年过去了,苦于甜都揉碎在心间,但是奋斗的精神时刻在眼中浮现。我爱故乡,我爱赶集,不是喜欢这种方式,而是喜欢这80后的记忆以及低头抬头带着乡音的寒暄。
贵州习酒5度酱香型白酒窖藏ml单瓶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6%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购买#窖藏88岁月弥香#——我与光阴的故事,感谢贵州习酒发起的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