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高不靠联名,自带点ip感的洞洞鼠标Gl

根治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9/7257160.html

我们之前一篇名为《洞洞鼠标不可追》的文章,讨论过洞洞鼠标的来历和优缺点,文末的建议是:别盲目跟风高玩,清楚明白的理性消费。毕竟洞洞鼠标的是特殊鼠标的一类,了解它的优缺点才能知道是否适合自己驾驭,这是那篇文章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抹黑和打压创新思路的外设。

下面这款来自美利坚外设品牌Glorious的ModelO,来看看它和其它洞洞鼠标有何不同?

ModelO采用类似手机盒的天地盖包装,醒目的轻量化标签“重量67g”,要注意的是,目前这个牌子没有国内总代理,淘宝购买的虽然2年质保,但是要以店家的诚信为基础。

盒子背面的参数给得非常的详细,常规尺寸:*66*37.5mm,简单的概括它是“身子较长、重心较低”的一类鼠标。配置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高:PMW、欧姆龙20M微动,但这套方案稳定成熟的,20M微动寿命虽然不如50M,但手感更为柔一些。

从ModelO自带大量的纸质附件能看出来,Glorious不同于其他外设品牌而拥有更强的IP意识,在宣传物料上更倾向于虚拟形象来代替硬件功能、卖点。说到外设的IP意识,宝岛台湾的铁修罗、GAMDIAS是比较早的,而目前将IP融合的最极致的是中国本土的WINGSARENA翼瑞纳,那只一直跳票的耶梦加德鼠标。

ModelO为对称式右手鼠标,除了外壳上的蜂窝状镂空设计显得特立独行之外,6键分布保持则和常规鼠标一样。在镂空比较多的尾部能看到内部结构的加强筋,增加了一些层次感的同时稍微降低了一点密集恐惧感。

鼠标右侧裙上丝印的神似Odin奥丁的北欧大胡子男的卡通形象,粗犷而富有力量,能让我们一眼就识别Glorious鼠标和其它鼠标的不同,把人物而非动物印在鼠标上确实不多见,除非是IP联名的产品。

此外,两边的侧裙都没有特别的防滑设计和涂层,是依靠表面蚀纹来实现的细腻质感,它的防滑效果有点接近涂层类,它干燥时有点滑溜,但手汗增加时对手掌的粘附力提升。

除了滚轮,鼠标的背光精髓来自两侧腰线上的灯带,每边大约7颗LED灯,可通过驱动选择8种内置灯效,后面能看到灯带的亮度、均匀度控制效果。

此外,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个角度能看到鼠标的尾部收得太晚,溜背太接近底部(屁股没抬起来),这样可能会导致尾部伸入手掌心太多,当趴握式手型玩家快速往下拖拽鼠标(比如压枪)动作时,手掌肉会受到鼠标刮蹭,影响操作。

相比上盖,底部的镂空面积看起来更大,但考虑到透镜防尘,除了光孔外围有4圈防尘圈,并且光孔组附近一定的范围内没有被挖空。此外,4块脚贴的覆盖面比一般鼠标都大,加上长(首尾脚贴相距约mm),ModelO的操控风格很明显是追求“稳”,就好比汽车中的MPV,灵活性不够但平稳舒适有佳,配的白色脚贴的顺滑度也还是很理想。

前面提到过ModelO的侧裙工艺是依靠模具蚀纹来实现,其实包括左、右键和后盖均属此类工艺。我们知道蚀纹(也称晒纹)的种类很多,ModelO的蚀纹属于非常细密的那种,触感细滑且带半哑光质感,即便不必喷漆也能巧妙地避免了ABS常见的塑料感,就同类工艺下外壳的水准上来讲,ModelO是走在一线水准。

讲道理,轻量化鼠标必然搭配超柔线材,Glorious采用的Ultra-Flexible线材是伞绳线的一种,确实很软。但相比同类型线材,ModelO的线材看起太粗和太散,像条北方“大棉裤”的感觉,这个确实不太美观。(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ModelO、MM和毒蝰的线材)

从MM上我们能感觉到,洞洞鼠标如果没有灯,会显得很“空·洞”,如何提升层次感?与Finalmouse用色的做法不同,Glorious选择灯。在通电情况下,能看到ModelO所搭配这个两腰RGB流光跑马效果是挺不错的,和之前我们发布的XtrfyM4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们不能确定是一个工厂做的。

虽然整个鼠标镂空面积不小,但导光件和LED等配合很默契,即使通过底部也没找到直射眼球、漏光明显的LED灯珠,内结构的考量做得比较周全。

从前面提到鼠标的三维能判断,ModelO的大小是这三者中最大的,但三者在趴握式下的手感味道是接近的,为什么?因为机身均为对称,除此之外,三个鼠标的制高点都在中间。趴握式手型下,掌心基本没有什么支撑感,属于比较自然的状态。但是,因为尾部收的太晚(再次重复),ModelO的可操控性明显不及GPW和毒蝰,这也体现出了Glorious在“造鼠标”这件事上距离罗技、雷蛇经验上的差距。

大家都知道,洞洞鼠标有两个优势:通风透气、轻量化。“洞”得不彻底的ModelO在洞洞鼠标当中属于相对折中的类型,它更多的平衡了玩家握持鼠标时手指的触感、习惯,加上RGB灯带的设计,显然它不完全是追求极致轻量化的鼠标。

最后,不能否认RGB的存在让ModelO看起来更有冲击力和科幻感,也符合它自带IP的初衷,而且整个鼠标的外壳工艺出彩,让它看起来颇有档次。唯一的遗憾是它在鼠标整体握感和操控上的考虑(基本功)有所欠缺,会造成部分手型的操控短板,限制它往更大受众范围去发挥。

从现在市面上已有的数据(毒蝰、KonepureUltraBK和XM1等)来看,60~70g之间是可以不靠打洞就能做到鼠标超轻量化的方法,不管现在50g还是未来40g,这些都只是个数字,最轻显然不等于是最好,读者们应该有分寸,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不必追赶不适合自己的车。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