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到了三岁就都该上幼儿园了,父母们有过欣喜,也会有些担心。毕竟孩子上幼儿园也是步入社交的开始,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陪伴在孩子左右,孩子总要学会自己独立。孩子在幼儿园三年里也许会经历一些曾经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会遇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问题,要说父母完全做到不担心,也是很少有的。
父母的欣喜来自于终于可以看着孩子去适应属于他的小天地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担心是因为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的生活,或者担心孩子遇到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不懂得如何寻求帮助等等。
棠哥三岁多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幼儿园放学回家,在路上牵着妈妈的手,一边走一边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走到一半的时候妈妈发现棠哥走路的样子有点不自在,两条腿中间像夹了个东西似的,当时妈妈没有太在意,因为棠哥并没有说哪里不舒服,但回到家后,他走路的样子越来越古怪,两腿盘旋着,这时妈妈问他怎么了,他就是不说话。
妈妈走过去帮他脱下裤子,当时妈妈惊呆了,真的差点晕过去了。裤裆里装了满满一裤裆粑粑,是从幼儿园带回家的。看着孩子妈妈当时又心疼,又有点生气,心中突然燃起了种种疑惑。
“为什么拉粑粑之前不告诉老师?”“为什么裤裆里有粑粑,妈妈来接了也不提前告诉妈妈?”“从来不会拉粑粑在裤裆里的,今天是发生了什么吗?”“难道怕同学笑话,所以不敢告诉老师?”“是不是孩子不敢告诉老师呢?”“还是来不及脱裤子了?”“这一大坨粑粑在裤裆里有多久了?”
说实话,遇到这样的问题换做是任何一个妈妈都会心里不舒服。
如果是拉湿了裤子倒没什么,但是粑粑拉在身上又不告诉大人,许多父母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孩子一番,其实,这么做不但对孩子的问题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
孩子拉粑粑在身上又不告诉老师和家长,说明孩子心里有顾虑,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表达
对于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身体各器官正在发育过程,膀胱憋尿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拉屎拉尿在身上也是正常现象。特别是有时候和伙伴们玩得不记得了,等到大小便比较急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也可以回忆下自己小时候,我记得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冬天棉裤腰带系得太紧,当时找到了厕所,当时裤子的腰带结就是解不开,最后屎尿统统拉一身回家。回到家后家人并没有指责我,反而帮我及时换洗了,所以并没有因为拉脏了裤子而产生什么心理的负面想法。
这件事虽然过去许多年了,但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当时因为已经六岁了,所以把为什么会拉身上的原因告诉了家人,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了。
作为一个只有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些突发事情就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了,所以,父母需要对一些对孩子的理解,不要让孩子在犯错的过程中体验到羞辱,而要告诉孩子,犯错是允许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及时揭开心中的疙瘩,不再为自己的错误而自责。
与幼儿园老师加强沟通,不要有托付心态
父母如何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更加顺利的度过愉快的三年,那么这件事就一定要主动积极地去做好,那就是和幼儿园老师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关系,不要有托付心态。
意思就是说,遇到问题主动和老师联系,问清楚后再下结论。不要过多地抱怨老师没做好,对孩子的照顾不周到等等。
想想看,一个班少则20人,多则30甚至40人,2-3位老师来照顾这些孩子,难免会有照顾不周到地方。而且幼儿园老师每天到工作特别琐碎,精神压力也比较大,如果班上孩子的自理能力强的话,老师稍微轻松点,遇到许多自理能力弱的孩子,老师会特别辛苦。
所以,不要对老师有托付心态。这指的是把孩子全全托给老师照顾,自己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总是嘱托老师要怎么做,这无形中就是在给幼儿园老师制造精神压力。这样不利于家园共育的建立,也无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怎样提升孩子的独立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为父母,如何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拥有良好的独立和生活自理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许多孩子上幼儿园因为分离焦虑的原因,一哭就是一年半载,甚至有点从幼儿园小班哭到中班大班。这说明孩子并没有建立安全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
要想培养良好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父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上幼儿园之前多带孩子去附近幼儿园参观,在孩子心中建立对上幼儿园最初的美好印象。上幼儿过程中找到一个同伴,作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可以经常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每天幼儿园回家后多和孩子互相分享,学会正面启发孩子,让孩子分享幼儿园里有趣的人和事。和老师多联系,让老师在生活中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