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如今,恰恰是在冬天更长也更寒冷的北方,不怎么能见到人们再穿棉衣棉裤了。
住在有暖气的居所,基本上是不需要棉衣棉裤的,人人都穿着笨拙的棉衣棉裤的景象,早都已经退到了南方,是没有暖气的南方的很多人的越冬状态。安徽湖南湖北江苏乃至上海的很多地方,冬天里的一景是很多人穿着“睡衣”上街。有的地方还专门为此做了劝导,宣传不要穿着睡衣上街。
睡衣在这片历史悠久却也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的出现,其实时间不是很长,尤其是对普通家庭普通人而言。因为睡觉的舒适度和浆洗方便与否的关系,也没有棉睡衣这种格式。
这里所谓“睡衣”其实指的就是棉衣棉裤,是回到家里以后穿的肥大的棉衣棉裤。在那样一些穿着睡衣上街的地方,冷固然是冷,可穿着这种睡衣走上街头的背景里还颇多绿色,绿叶的橘子树上甚至还挂着没有摘的橙黄的果实。正是这种冷还不是很冷的气候,让人们既需要回家穿上棉衣,也还可以直接穿着棉衣走出门,走到街上来。
虽然现在的棉衣棉裤已经不是在过去那样膨大无型的样子,细密均匀的缝线有效控制了棉花自然的膨出之状,让衣服利索了很多,但是棉衣终究还是棉衣,其柔软随形的样子,其上下统一的颜色花纹还是有着睡衣的诸多特征:宽大,不笔挺,没有线条,不显身材,所有穿着这样的衣服的人的样子都是圆滚滚的。
因为这种棉“睡衣”再加上棉鞋是居家抗寒的首选,偶尔出门一下,不管是倒垃圾、买菜还是几个人站在一起聊天,往往也就懒得换上正式衣装了。
穿这样的棉睡衣,正好可以抵御不是很冷的冬天里的温度。
在北方仅仅是靠棉衣是很难过冬的,一定要有暖气,要生火,要有持续不断的外在热源。在南方,空调和电褥子、热水袋、暖宝、电暖器再加上棉衣越冬的话,虽然难以舒展,倒勉强也凑合。棉衣那种随形赋势,与内衣与皮肤暖暖地接触着好像一直在生热的触觉,和全身上下无缝熨帖着的保暖感,是所有这些外在的御寒措施生效的基础,是人的身心两方面都得以坚定过冬信心的主要来源。有了棉衣,还何所畏惧。
晚上盖着几床被子睡下以后,还会不由自主地将棉衣拉到头上,塞住肩膀,鼻子直接抵在棉衣上。棉衣和煦温暖的气息让人在半睡半醒之间感到非常有依靠,棉衣这时候比任何其他东西都珍贵、都可留恋。
人生在世,和任何其他人都不可能有你和棉衣棉裤这样时时刻刻须臾不可分离的亲密无间,棉衣棉裤充当的是与你最贴近的人生伴侣,至少是人类冬天的人生伴侣。它们源于大自然,正如人类也源于大自然一样。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拥有棉衣棉裤就是我们可以顺利地继续生活下去的最必要的人生保障,我们之于物的需要,这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它在冬天的时候已然从物一跃而成了有情的人。
棉衣的进步有目共睹,棉衣的本质其实依旧是布与棉花结合以后很强的保温效果。此外棉衣适当的重量、厚度,比保暖而单薄的衣服更给人物理上的从而也是心理上的安慰,它能让人在心理上不冷。
在既往的年代里,人们在春天依旧穿着棉衣,因为穷,因为缺衣少穿。等天气热到一定程度,就棉袄里面光着膀子,光着膀子穿棉袄。入夏以后,还可以见到敞着怀穿棉袄的孩子在奔跑着玩耍。那个景象,是这片土地上的贫穷的直观表现。对于很多人尤其是未经社会化的孩子来说,只有棉衣是衣,其他不需要棉衣的季节,就没有衣服可穿了。
现在春天了,偶尔还会有倒春寒,一早一晚穿一下,棉衣依旧能给人最妥帖的安适感。这种来自棉衣的安适感注定已经持续不了多久了,天气一热,便会弃之如蔽履,脱下来的棉衣棉裤放在哪里都嫌占地方,看一眼好像都热。这是人的健忘,这是人对特定的物的周期性的需要与不需要之间的心态薄凉。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如棉衣棉裤这样的有用之物,在我们的认知里其实都应该在超越了物本身的价值上,成为人的有情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