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记忆里的冬天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www.bdfyy999.com/bdf/99944.html

不知是气候变暖还是什么原因,今年,枣庄的冬天似乎不是很冷,也没有下过大雪。不下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既没有冬天的感觉,也缺少了冬天特有的乐趣。

记得小时候,枣庄的冬天很冷。一进腊月,天寒地冻,滴水有冰。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之后,远山、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一片洁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晨,由于太冷,老人和孩子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起床,勤劳的家庭主妇穿着笨重的棉裤棉袄,砸开水缸里厚厚的冰,用水瓢捞出大的冰块,把混和着冰碴的冷水舀进瓦盆里,卷着袖子蹲在院子里的雪地上洗菜、洗红薯,男人则抱着一小捆劈好的木柴去生炉子。

刺骨的冰水把手冻得通红,主妇不时地把两只手卷成筒状,抱着拳伸到嘴边哈着热气取暖,或者把双手捂在自己的棉裤腰里暖一暖。

顽皮的孩子睡够了,在被窝里翻来滚去,哼哼唧唧地要去起床玩雪。执拗不过孩子的闹腾,主妇放下手里的活计,抱着孩子的棉衣棉裤在刚刚生着的熊熊炉火上烘烤。把棉衣里面烤热了,赶紧窝成一团,把光溜溜的孩子从被窝里拎出来,动作麻利地把带着烟熏火燎气味的热棉衣套在孩子身上。

主妇做好早饭,给全家人每人盛一碗热糊涂,碗里捞上两块煮熟的热红薯,一小盆热气腾腾的白菜炖粉条,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早饭。

正值农闲,地里没有什么农活要干。早饭过后,男人吸着自已卷的纸烟,脱下棉袄,拿起铁锨到猪圈、羊圈去出粪垫圈,女人则坐在火炉前拆洗缝补衣物。老头、老嬷嬷穿着厚厚的棉衣,背着粪杈子满村溜达着去捡粪,或者蹲坐在自家门口的墙根下晒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家门口的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稀溜着清鼻涕满村追逐疯跑,肆无忌惮地在雪地里嬉笑打闹。

到了下午,天似乎更冷了,人们都猫在家里不愿出门。老头们袖着双手,慢吞吞地踱到生产队的牛屋里去烤火。

牛屋一般建在村口,一排低矮的茅草屋,用麦糠和泥砌起的土墙厚重结实。牛屋门前的雪地上被扫出一条狭窄的土路,屋子里面烟雾缭绕,墙壁和顶棚被熏得黑糊糊的。七八个老头围在火堆旁,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倚在墙角,有的抽着旱烟,有的在咳嗽吐痰,满屋子混杂着牲口的屎尿味、干草麦秸混合的发酵味、柴草燃烧的烟火味和老头抽的旱烟味。

老头们张着双手,一边烤火一边拉着闲呱。他们谈论庄稼,讨论天气,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奇闻趣事,无所不谈。有的则依靠在墙根,似睡非睡地眯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不知从哪里钻进来几个孩子,这里看看,那里听听,在火堆旁窜来窜去,时不时嬉笑打闹一下。有的一不小心跌坐在大人身上,大人们便会吆喝一句:“熊孩子,别乱!老实地坐着烤火不行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傍晚时分,火堆渐渐熄灭,烤火的老头陆续回家吃饭,牛屋里又恢复了清冷和宁静。

吃过晚饭,天早已黑了,微弱的月光照着朦胧的雪夜。虽然一丝风也没有,但天气仍然清冷清冷的,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前一边烤火一边聊天。

炉火正旺,上面座着烧水壶一会功夫就开了。闲着无聊,孩子们便往炉子底下丢两个红薯。不一会,红薯烤熟了,用炉钩扒出来,拍拍上面的灰,撕去一层半焦的薯皮,咬一口,熟透的红薯色泽金黄,香甜软糯。孩子们一边吃一边又把两个生红薯塞进炉洞。

夜深了,老人早早地钻进了被窝。吃完两个烤红薯,孩子坐在热烘烘的炉火前直打盹。正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衣物的主妇,把困得迷迷糊糊的孩子拉到院子里撒泡尿,然后侍候孩子上床睡觉,自己继续到灯下做针线。直到夜半更深,才顶上大门,插好屋门,压灭炉火,上床休息。

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小时候那漫天飞舞的大雪已很少再见,生产队的牛屋也早已不复存在。由于电视、电脑和手机网络游戏的吸引,满村疯跑的孩子也明显少了。当年的孩子都已步入天命之年,为了生活,许多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谋生。童年的冬天,永远地留在了梦魂萦绕的故乡,留在了童年的记忆深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8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