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8日电(鲁岩)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和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法院优秀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在京公布获奖名单,黑龙江高院创作的微电影《我是法官》获优秀奖,黑龙江高院获组织奖。
据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部署要求,自年6月起,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法院优秀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22个省(市、自治区)高院推荐报送微电影微视频部。经评委评定,共评选出优秀作品20部,组织奖15个。
优秀奖
黑龙江高院报送的微电影《我是法官》荣获优秀奖!
组织奖
微电影《我是法官》由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拍摄,影片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法院优秀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优秀奖。
法官助理小张由于办案压力大,收入不高,萌生退意,打算去律所上班。王庭长在和他一起出差回省城的路上,提议顺道去王庭长曾经工作过的法庭看一看。车辆从高速公路拐向了林区雪道,走进了一个比较偏僻的法庭。随着小张了解到王庭长工作的一些往事,他的思想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是法官》的镜头对准的就是这些普通法官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他们是法官,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一面,也有坚持理想,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面。正是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他们选择了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他们是余名黑龙江法官的缩影,用脚步丈量生活的这方土地,用初心与坚守、牺牲与付出守护着这方土地的公平正义。
小编请到了《我是法官》的制片人鲁岩
为大家亲述
作品背后的故事
创作背景
微电影《我是法官》的立项始于年夏天,黑龙江高院领导对电影拍摄高度重视,要求电影能够体现地方特色,体现法官的精神与情怀。主创人员多次走进基层体验生活,剧本也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不讲具体案件,以法官日常的工作生活切入,展现法官群体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让这种情怀在法官群体中发扬和传承。
创作者说
年1月30日,微电影《我是法官》进入最后一个画面的拍摄,无人机缓缓飞起,掠过树梢,让白雪覆盖的茫茫山林进入画面。
一个月后,电影的剪辑结束,最后收尾的画面正是这片林海浩瀚的山林。当音乐响起,我心中涌起了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幕后故事
1月24日,黑龙江最冷的季节。
24人,两辆面包车,微电影《我是法官》剧组向拍摄地-----永安林场出发了。
一路边拍边走,很快,两场车里对话的戏就拍摄结束。傍晚,摄制组到达目的地永安林场,简单整理后,开始了在当地第一场戏的拍摄。这是一场夜戏:陈姐带着刚到法庭锻炼的小王去调解一起赡养案件时不慎摔倒。夜晚的林场很快让大家见识到了风雪的威力。天空中飘下了细碎的雪花,在街边昏暗的灯光下反射出清冷的光,零下二十几度,没有了城市里高楼大厦的遮挡,林场的冷来得更直接。摄像师笑着说自己的棉裤有两斤重。大家都是帽子、手套和厚重的棉衣,尽管全副武装,但还是低估了这里的寒冷程度。刚刚就位,还没正式开始拍摄,大家就已经冻得手脚僵硬。第一天的拍摄持续到半夜12点,虽然又累又冷,大家还是出色地完成了调解的这场重头戏。
次日清晨,天空放晴。湛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质,远处的山林层层叠叠格外清晰。上午要拍的是陈姐带着小王下乡的戏,讲的是陈姐推着车和小王刚进村就遇到相邻两家吵架的场景。拍摄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几位林场职工的群演,面对镜头吵架的戏无论如何也放不开。导演几番启发,饰演陈姐和小王的专业演员亲自上阵示范,群演们依旧找不到感觉。拍摄难以进展,这时拍摄现场的一只鸡跳了起来,几位群演一下找到了吵架的感觉,这场戏才顺利完成。
林场拍摄的最后一天,剧组来到了亚布力人民法院,在这里拍摄“法院开庭以及小王深夜在宿舍接到家人BP机传呼的戏”。为了复原年的场景,剧组煞费苦心,提前准备了当年的日历、挂历,还有当时常见的汉显BP机、台灯等道具。亚布力人民法院更是大力支持,帮助剧组把法庭布置成当年的样子,一些老法官还出谋划策,告诉演员那时的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两场戏拍摄结束已是深夜。我们为大家的热情与坚守所感动,正如为影片拍摄付出辛劳的法官们所说,“我们很高兴能为这部讲述黑龙江法官故事的微电影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