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从小学到高中我也算是个学霸,但是偶尔在朋友和孩子面前说出来,总能感到他们似乎满心狐疑,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毕竟我的第一学历只是中专,一辈子没有上过正规大学,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正是令我烦恼一生的蹩脚的英语和当年对高考政策的误读。
我出生和成长在偏僻落后的苏北农村,年高中毕业前,由于学校没有英语老师,只在初一上半学期学过英语,而老师是从县城下放到农村劳动的一个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
但我的学习成绩,从记忆深刻的五年级开始直至高中毕业,在班级或学校同年级都是名列前茅。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重新重视教育,每学期我都被评为“五好学生”。
年高考,英语不计入总分只作参考。可是临考前我却因为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精神萎靡而没能考上大学。
当年10月底我接到县教育局通知到县城高中复读,那里有很好的英语老师,但老师是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我一点都听不懂,课本也不适合我自学,所以不到两个月就放弃了。
年高考前,学校组织了三次模拟考试,我的总成绩在复读班里都在前七名以内。按照后来的实际录取情况,我的成绩完全可以考取国内或省内著名的大学。
可是当年考大学和中专,不是同一张考卷,只允许选择一个,又听同学说英语占总成绩的40%,感觉考取大学没有把握,所以虽然十分不情愿,也只能选择考中专。
但是,后来得知的实际情况却是英语只占总成绩的10%,如果当时我选择报考大学,或许不能被名牌大学录取,但肯定会被普通大学录取。
当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省内一所老牌中专学校录取。然而进入学校之后,最令人烦恼的仍然是英语,没想到来到这里还要学习它。
第一堂英语课,老师安排摸底测试,拿到试卷一看,我仅仅认识极个别单词,句子一个也不懂,看看其他同学,大家都在认真地做着试题,似乎没有一个像我一样。
我的脸上开始发热发烧,过了一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忽然想起文革中“白卷英雄”张铁生的故事。受到他的启发,我冒着被开除学籍的风险,在试卷空白处写到:“尊敬的老师!由于我只在初中时学过半个学期英语,这张试卷连题目都不认识,所以只能交白卷。如果要学习英语,我必须从头学起。”写完后我就把试卷交给了老师。
然而,学校不可能因为我交了白卷就对我网开一面,更不可能取消英语课程。但是,通过摸底考试,学校和老师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情况。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学校的英语课本第一册极具针对性,从二十四个字母开始学起,下面是逐个的学习音标、之后是单词,短语,直到课本的后半部分才出现英语短文和少量的语法知识。这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一个从零开始的基础课本。
这样的课本和教学思路对我极其适用,但对于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来说,就太简单了,老师不得不兼顾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因为每周只有三节课的英语,而书本内容又比较多,所以讲课速度很快,我必须更加刻苦地学习才能勉强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上课时,老师确实非常地耐心,经常来到我面前,一遍又一遍地矫正我的音标读音。
课后我花在英语上的学习时间比班里任何人都多,我每天都给自己制定背诵单词的数量,反复地默写学过的音标和单词。
即便这样,第一次测验考试我仍然没有达到及格分数,但第二次测验我就考了七十多分,到了期中考试,竟然得了八十多分,极大地增强了我学好英语的信心。
到了期末考试,我的同位和坐在我周边的同学,有两三个人竟然提前跟我打招呼,让我考试时给他们递纸条,最终我考了九十多分,此时我非常高兴,感觉自己终于追上了上来。
寒假期间,我没有放弃英语学习,其他课本我都没有带回家来,唯独带着英语,每天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直到假期结束都没有停止。然而,认为自己追上来的想法很快就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第二学期的英语课本比第一学期厚三倍,课文明显加长,涉及的语法知识和单词量越来越多,每篇课文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全新的单词。
学习单词,我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每天都给自己规定拼读和默写的数量,完不成任务绝不休息。第二天除了完成新的自定任务之外,还要复习之前背过的,以确保之前学过的不会忘记。
但是语法就不行了,即使反复地学习课文和例句,也无法准确地掌握,我感觉这与以前的英语基础有明显的直接关系。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基础差是客观存在,也是短期内无法弥补的。
学校每天早自习一节课,晚自习两节课,我把自习课一半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每个星期天,其他课程可以不学,但英语必须抽时间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平时的小测验不多,老师主要是布置作业,但我始终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
这样的学习真的是又累又苦,我甚至对自己的智力和记忆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但是,我不敢放弃,我害怕一放松就跟不上教学进度,害怕期中考试成绩滑下来。
为了激励自己,我把日记本里的一句励志格言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贴在自己的课桌上用以时刻提醒自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用这句格言告诫自己,学习就是要勤奋,就是要吃苦,否则不可能学好。其实,从初中到高中,我就知道自己不是很聪明,那时,我一直用农村人常说的一句老话来要求自己,那就是“笨鸟须先飞,远路早赶集。”
虽然我已经很努力,但英语第二册期中考试,我仅仅得了八十多分,这个结果在班里属于上等成绩,但我却无法满意。
其实,第二学期的情形与第一学期大不相同,教学内容已经加入了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程,英语的学习时间受到明显的压缩。
后来想想,也许这正是中专生的学习特点,有些东西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不能学有所成全靠自己个人的爱好和坚持。
但是专业不能不学好,因为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知识,毕业走上社会后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学校不能将一个“半成品”输送到社会上。
进入第二学年,专业课填满了课程表,基础课全部停止,我钟爱又纠结的英语课也被停止了。最可惜的是,第二册英语仅仅学习了一半,就再也没有老师教了,这让我欲哭无泪。
然而,我并不死心,我还想学习英语,因为只有学会英语将来才能跟外国人交流,才能够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和外国人做贸易,才能成为高级人才。
早春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南京城外的明孝陵游玩。春寒料峭,大家都穿着棉袄棉裤,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个披着金色长发的白人女郎,身着鲜艳的红色上衣和红色短裙,脚上穿着乳白色高跟鞋,肩上背着一个精致的咖啡色小皮包,独自一人款款向我们走来。走近一看,我吓了一大跳,原来此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女人,满脸的褶皱,脸上似乎敷着厚厚的白粉,嘴上涂着鲜红的口红,两个手指甲也都涂成了红色。
她微笑着向我们几个打招呼:“Helloeveryone!”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接着她又说:“Canyoutellmeyourname?”
这时,我们中的一个女同学似乎听懂了,对她说道:“howdoyoudo?”
她回答道:“howdoyoudo,Whatschoolareyoufrom?”
女同学回答道:“WeareNanjinggrainschool.”
接着外国女人又说了一句英语,大家没有一个听得懂,于是一起大笑起来,那个外国女人见无法与我们沟通,就一边摆手一边说道:“Seeyou!”我们不知她说的是什么,但看见她要走开了,就齐声对她大声喊道:“Goodbye,Goodbye!”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这次与老外的邂逅,我感觉非常难堪,更加感到自己英语水平的不足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可是,没有老师教怎么才能继续学习呢?我班里有个如东女孩,她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同学,长得眉清目秀,一脸稚气,不爱玩耍,也不爱与同学交往。她在班里英语学得最好,她利用课余时间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课程,还收听日语课程。
我对她的学习精神非常敬佩,也想买一台收音机自学英语,可是一台收音机最少也要二十多块钱,家里哪有这么多钱给我买收音机呢。我思来想去,却始终不敢写信找家里要钱,于是就断了这个念想,可我还是时不时地把学过的英语书拿过来念一念。
最后一个学期,五月中旬就要外出实习了,这也是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实习,时间一个月,实习地点常熟离苏州市区比较近。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然已经那么近了,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思虑再三,终于硬着头皮给家里写信要求寄来二十块钱。家里虽然很困难,但我第一次开口要钱,父亲还是很快从邮局给我寄来了。拿到钱以后,我又翻来覆去地想,最后决定不去苏州玩也得买收音机。
来到百货商店,左看右看最便宜的一台也要二十三元五角,我在柜台前徘徊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咬咬牙,把从伙食费里省下的钱补充上去买下了一台收音机。接着我又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教材,心满意足地跑回了学校。
从那以后,我们班又多了一个自学英语的人。每天早上我都找一个偏僻安静的地方蹲在石阶上,按时收听广播英语,期间虽然很孤独,但我独善其身,我行我素,实习期间也没有间断,一直到毕业离校。
然而这一段时间学习的广播英语,仍然是教材的前半部分,和之前在书本上学过的基本雷同,并没有使我的英语有实质性地长进。
毕业后,我来到了一个远离县城的小乡镇。我从县城的书店里买了一本《英语九百句》配合广播教材学习。可是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就越来越放松了,因为单位里的年轻人没有一个喜欢读书学习,整个街上没有学习英语的人。
每天下班后都有人来找我出去玩,不是打球、下棋就是散步,总之不能安静地学习,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我渐渐地放松了自我约束,失去了自学英语的兴趣,于是困扰我很多年的英语终于从我的脑海里渐渐失去了踪影。
以后的很多年,我都受困于英语。在八十年代的学历进修中,报考本科理想专业都需要考英语,无奈之下我只能选择电大业余专科。
九十年代初,在我取得中级会计师职称之后,曾想过辞职到南方开放城市闯荡一番,终因顾虑英语而止步。
后来我还一度想脱产外出深造,并分别到南京、北京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还是因为英语而终止。
我的英语之所以没有学习成功,固然有条件限制和环境影响,但归根到底是自己不够执着,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意志。
后来的外出发展和深造设想,又有点过于看重了英语基础,其实或许出去之后,也能够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边干边学,或许专业上的优势也能够弥补英语的缺失。
总之,蹩脚的英语和不懂政策,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可惜青春不能重来,希望今天的少年和青年人能够接受我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