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卖穿3条裤4件衣为卖早点4点起,打

北京酒渣鼻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1月11号,昆明迎来进入新年最冷的一天,清晨的昆明气温已经逼近零度,但是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依然有很多人冒着寒风或坚守,或奔跑在昆明的街头。一大早,记者用镜头记录下来了寒潮袭击下的“打工人”。

记者王正民:“早上七点三十五分,我们来到了人民西路和环城西路交叉口处,目前车已经是来来往往非常多,从市体育馆往昆医附一院(医院)方向,车辆已经堵了起来,车尾已经堵到十字路口,出城方向的交通比较通畅。在路口可以看到出门的市民,都是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帽子、手套、口罩御寒。从手机APP上看到天气是零度左右,并没有想象那么冷,只是风很大。”

记者王正民:“早上的八点十分,我们来到了小花园天桥,从这里可以看到,从圆通山一直到小花园天桥路段,路上的车非常多,拥堵了起来,车尾已经堵到了圆通路附近。往这边可以看到人民中路上的车也是渐渐多了起来,下面有将近10位交警和辅警在疏导交通。”

市民:“加绒的棉裤、加绒的袜子,最厚的羽绒服全部都穿了。”

记者王正民:“早上八点三十五分,刚刚我做了一个直播,我是用右手手持手机大概五六分钟左右,目前我的右手冰冷冻僵,连话筒都有点握不住。我们再来看一下交通的情况,这个方向是交三桥往小花园的人民中路,此时车流量非常大,并处于拥堵的状态。”

虽然温度骤降,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人们为了生活奔波的脚步,在人民中路和金牛街交叉口,三位卖早点的摊贩正在寒风中为顾客准备热腾腾的早餐。

记者:“感觉这个路口风很大。”

早点摊贩王女士:“是的。”

记者:“你们几点钟起来的?”

早点摊贩王女士:“四点。”

记者:“为什么要起来那么早?”

早点摊贩王女士:“因为要准备一会,卖早餐不早点不行。”

记者:“你的早餐从几点开始卖?”

早点摊贩王女士:“七点左右,到现在卖了一个半小时了。”

记者:“卖了多少个了?”

早点摊贩王女士:“卖了二三十个。”

在人民中路交三桥附近,七八位清淤工人冒着严寒开工,一位师傅准备下到两米多深的下水道中清淤。

记者:“你要下去吗?”

清淤工人余师傅:“这组还差一个人,我要下去。”

记者:“下面冷不冷?”

清淤工人余师傅:“在下面动着不冷。”

记者:“下面水到哪里?”

清淤工人余师傅:“到这个位置。”

几位女清淤工小腿上绑着的东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记者:“天气太冷了,我看你腿上绑的啥?”

清淤工人黄女士:“这个是袋子,袋子绑在腿上,又整不脏裤子,包着还热乎。”

记者:“怎么想起用这个取暖?”

清淤工人黄女士:“我们打工人就是绑点在腿上。”

就地取材的简易绑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让人感到心酸。如此寒冷的天气,不少人注定要靠家里温暖的被窝和外卖一起扛过去,外卖小哥成了宅家一族最喜欢的人,在人民中路和北京路交叉口,一位外卖小哥正捂着脸在等红灯。

外卖员李丽勋:“风吹在脸上特别冷,像那种刀刮一样。”

李丽勋上午七点多就出门了,一个多小时已经送了四五单外卖。

记者:“那你穿的这些衣服够不够?”

外卖员李丽勋:“够啊,三条裤子四件衣服。”

记者:“三条裤子啊!能不能给我们看看哪三条裤子?”

外卖员李丽勋:“外裤秋裤,秋裤在里面,穿了两条外裤,一条秋裤。”

记者:“上衣呢?”

外卖员李丽勋:“上衣四件,一件工服,还有这件羽绒服,里面还有两件秋衣。”

李丽勋今年18岁,做外卖员才三个多月,天冷的时候,他更愿意上班而不是休息。

外卖员李丽勋:“天气冷还好跑一点,因为都懒得出门吧。”

记者:“点外卖的人更多。”

外卖员李丽勋:“对。”

和李丽勋的这段对话,让记者想起白居易《卖炭翁》中的那句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李丽勋说,他今天要跑到晚上八点,希望能接四五十单,挣到三百块钱,希望他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这个小目标,同时条码君也向冒着严寒坚守岗位的所有人致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