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东北,历史瞬间,百年记忆令人感到震撼。虽然往事隐入尘烟,但珍贵的照片仍让人怀旧!当时的东北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个时期,日本人秘密拍摄了中国哈尔滨的城市面貌,这座冰城的美景令人惊叹。当时,西方只知道哈尔滨,许多外国领事馆也设在这座城市。因其美丽和独特,哈尔滨曾被誉为东方的小巴黎。
年,当时的哈尔滨火车站即现今的哈尔滨火车站,是老火车站(年拆除)的扩建版。到了年,从哈尔滨到大连需要时长13小时,而现在绿皮火车需要多少小时呢?而当时的“亚细亚”号火车,以时速千米,从大连到长春只需7小时。它只有两个车头,并于45年间被苏联抢走。
当时的哈尔滨被誉为东方小巴黎,中央大街是其代表地标。然而,许多本地居民前往北上广深甚至出国,导致城市人口缺乏支撑。外县区、其他城市的人口逐渐迁入,人口数量虽得到填充,但原有的城市文脉却无法得以延续。期望新一代甚至几代哈尔滨人不断努力,将这座北国冰城重新塑造成为东方小巴黎。
松花江的表面被冰雪所覆盖,
从高处俯瞰哈尔滨城区,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城市!其中最早建设的是洋行街道。这个城市非常有趣,是征服关东的重要城市。无论何时,都欢迎到东北哈尔滨来游玩。这里的居民淳朴善良,善于接纳各地的人们,使他们融入这个城市的大家庭!
年建成的万国洋行位于中央大街号,当时的哈尔滨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仿佛是欧洲城市的延伸。这些老建筑现今还有多少幸存呢?
年,哈尔滨的街头走着许多外国女子。当时,这座城市的总人口为20万,其中12万是外国人。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市的人口已超过30万,其中有20万外国人。整个城市的风貌宛如欧洲城市般迷人,与如今截然不同,许多人很难想象。
在冬天,松花江的冰层最多只有一米多厚,绝对不可能有三到五米的厚度,这种情况甚至闻所未闻,因为这样的话松花江就会完全冻结。
极乐寺的门牌式山门位于哈尔滨。
一辆马车缓缓驶上马路,上面牵着一匹马的是一位中国男子,身穿棉裤,身后还跟着一个外国人。
傅家甸街道如今繁荣昌盛,车流如梭,这照片竟是九十年前的,实在难以想象。
小岗子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
西岗街是位于大连西岗子的一个商业街,也是中国百姓主要的生活区域之一。
20世纪30年代,大连的街头可以看到身材姣好的女学生,她们穿着比现代人更时尚的服装。
为了迎接几个月的寒冷冬季,东北人一直保留着囤积白菜的传统习俗。这一习惯源远流长。
旁边街边的小餐馆。我为何会觉得图中的食物很美味呢?
观众围观街头艺人的表演,人数众多。可以理解为,那时东北比较富裕,因此穿着上不会像破烂一般。
这里是东北饭店的一角,弥漫着浓郁的东北杀猪菜气息,一个男人拿着菜刀在切东北酸菜,旁边的大盆里装着一只猪头。
年,某个东北街道的角落里,有一位街头艺人。看着照片里的人们,感觉那个时代的人个子都好高啊!但是仔细观察人们的着装,可以看出东北当时的经济是相当繁荣的,因为几乎没有人的服装有补丁。
年,奉系东北军实习所,女学员正在学习发电报。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吉林市朝阳门街道的景象被一张图片记录下来,记录了一段历史。当时的吉林市空气清新,风景自然优美,季节分明,虽然冬季寒冷,但室内设有暖气,居住十分舒适。
吉林北部有北山、龙潭山、朱雀山等众多名山,还有著名的松花江流经这里。这里人才辈出,山川秀美,是天下第一的江山!只可惜北山脚下的一大片四合院已经荒废了。
在蛟河附近,有两名男子在锯木头,拉动大锯需要一定的力气。小工们会处理那些力气活。那个担任拉锯工作的人被称为“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