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在穿着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是冬天,大家穿的都是厚毛衣和棉裤,现在都是保暖的。所以,一到冬天,就是保暖衣制造商们最高兴的时候;特别是那些知名的时装品牌,在短短数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是大赚特赚。
保暖内衣品牌
说到国内的保暖服饰,中国人大多会联想到南极人,恒源祥,三枪,鄂尔多斯,这些品牌背后的公司,都是业内的领军人物。特别是南极人,曾经是中国大陆最畅销的保暖内衣品牌。但直到今天,人们对南极人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更多的疑问。
仅售“吊牌”
去年末,一篇《南方周末》的文章把南极人推上了风口浪尖:报导称,国内知名的南极人公司,早就停止了生产,工厂也停止了生产。现在南极人只卖“南极人”的牌子,只要付了钱,就能拿到总部的许可。而且,南极人在交易之后,还会提供一些宣传位,如果被有关部门调查,总部也会提供相应的证明,避免处罚,可谓是“非常到位”。
产业的发展状况
据媒体报导,经过多年的“南极电商”转型,南极人通过“卖吊牌”的方式在短短六个月内实现了16.34亿元的收入。现在市面上的“南极人保暖内衣”、“南极人尿布”、“南极人洗脚盆”等等,应有尽有,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不像南极人那样“原汁原味”了,唯一“真”的就是那块吊牌了。大多数的消费者都说,他们并不知道这件事。
中国的保暖内衣产业目前的状况还远不止于此:在媒体报导中,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等四大品牌,早已放弃了原有的生产,转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标授权人”。特别是南极电商,现在拥有个授权代理商,个授权店铺,而消费者却对此一无所知。
中国商标的死亡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也有很多独特的产品。但近年来,许多中国公司都遭遇了“品牌之殇”:许多品牌在社会发展红利的推动下,快速崛起,并在短短数年间达到顶峰;但后来的发展,往往偏离了最初的初衷,忽略了质量和顾客至上的原则,最后只为了利润而“走样”。这也是为什么,顾客们在遇到“老店”的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因为他们的数量很少。
马云的阿里巴巴为像南极人这样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南极人则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无产品、无品牌”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