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做棉衣过程老照片纺织业是民国支柱产业

民国人冬天主要穿棉衣

民国人过冬,主要穿棉衣,至于皮草,很少见,只是贵族和少数明星穿。以南京为例,南京人的一般老百姓,到了冬天,无论男女,都穿黑色或蓝色棉布内充棉花的棉袄、棉裤,而且“裤腰特别宽松肥大”。爱美的女士则穿棉旗袍。

棉衣穿在身上,温暖而舒适,为人抵御严寒。冬天,有棉衣穿,身上不再冷,心里也是暖的。

民国棉衣的制作环节

棉衣是怎么做成的?从棉籽到棉衣,中间经过哪些环节?我们看看年制作棉衣的资料照片,展示了从棉籽到棉花再到棉衣的整个制作环节:

领取棉种

开垦棉田

撒棉种

开花吐絮

选棉花

棉花上市交易

包扎

运到城市工厂去

改良后的轧棉花机

经很多人辛勤劳动之后制成的棉衣

一件看上去很简单的棉衣,却需要很多人付出辛劳的汗水:从选择棉籽,到撒种;从棉花开出到上市交易;棉花从农村运到城里的制衣厂;从裁剪到制成棉衣。这一系列的过程,种棉农民,棉花商人,运棉苦力,制衣工人,都付出了他们的劳动,所有这些人的劳动,才使一件棉衣得以完成。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所以,棉衣穿在身上,当知这棉花的千丝万缕,都有劳动人民的汗水,故当思物力维艰,从而懂得爱惜。民国时,天灾战乱不断,棉花时有减产,冬天能有棉衣穿,已经很幸福了。

中国棉纺界早期开拓者:棉纱大王穆藕初

近代以来,随着松花种植技术和棉纺技术的提高,中国棉纺开始从作坊式生产转向机器化操作,一些有志于实业的人开始办起现代棉纺厂。棉衣棉被在民国是普遍的穿着,就是说棉衣的市场很大,所以棉纺织业在民国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可以说是支柱产业。有近代”棉纱大王”之称的穆藕初,为我国早期的棉纺业做出巨大贡献。

穆藉初早年曾在棉花行做学徒,后赴美国学习农科和纺织。回国后于年和其胞兄穆湘瑶建起德大纱厂。此后,创办了上海厚生纱厂、郑州豫丰纱厂。其间,还办植棉试验场,著《植棉浅说》,致力改良棉种和推广植棉事业。

抗战时期,穆藕初发明了“七七纺棉机”(七七以示不忘国耻),大大改善了后方棉布极缺的情况。这是一种脚踏式的木制纺织机,每机有纱锭32个,每日工作10小时,可纺棉纱1.5市斤。由于该机每台只需一人操作,生产效率超过旧式手摇纺织机数倍,被大后方广泛采用。

年开始,中国棉纺业陷入危机,德大、厚生纱厂由于经营困难,分别于年、年盘卖给申新纺织公司。之后,穆藕初退出棉纺界,逐渐转政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3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