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普天庆祝,有一群人从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20627/11081309.html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普天都在为儿童庆祝。请不要忘了,有一群从来没有过个儿童节的儿童。

那个时候,我们是儿童,但我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也从来没有过这个节日。

那时候的天很蓝,水很清,花很香,鸟很多。野鸭成群在芦苇荡里扑凌,到处都是绿树成阴。

那时候没有梦想,吃饱喝足就是最开心的事情。那个时候也没有烦恼,被父母打得鬼哭狼嚎,跨出院子的大门,会立马破涕为笑。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甚至没有钟表。凭着日出日落判断时间。所以每天上学不是早到校,就是会迟到。

后来学乖了,就在小牛家门口守着,她爸是村书记,家里有一个带底座的钟表。“吧哒,吧哒”会摆动的钟表很吵。那座钟的形状没有设计好,就像供奉先人的灵位。

那时候的书包很瘦,只有语文和数学,没有什么课外资料。为了看里面的小人儿,早已爱不释手地把书翻得右下角全都卷翘翘。千方百计找来一张破旧的报纸,把书仔仔细细地包好。

那时候的书包就是一个帆布袋,没有文具盒,没有五颜六色的画笔,名字没有一块橡皮。上学没有人接送,写作业也没有人辅导,所有的困难全部靠自己。

放学就主动帮小胖背起书包,极尽讨好。他的书包里有一本连环画,好看的让人无法再高傲。

那时候的夜晚很枯燥,繁星多的数不清,风里也没有一股臭味。吃罢晚饭就去田野里抓萤火虫,装进小玻璃瓶子里,比谁抓的多,看看哪只亮。还抓草丛里聒噪的蛐蛐儿,半夜里吵的睡不着,又爬起来把它们一一放掉。

后来啊,小牛家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吃罢晚饭,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他家里。什么都爱看,广告都能看出“好莱坞”的味道。家里坐不下太多人,小牛爸爸就把电视搬到院子里。

一根长长的竹竿绑在院子里的小树上。竹竿的顶端绑着一个铁架子,一根长长的线,一头连着电视机,一头连着铁架子。电视画面不清晰时,小牛爸爸就去转动那根竹竿,那根线真是神奇,一会满屏雪花,一会儿清楚地看见屏幕里人物脸上的黑斑。

那个时候没有牛奶,没有零食,没有见过饼干,也没有看过蛋糕的样子。过年的时候,有亲戚拿来一瓶罐头。父母不许吃,说是下一次走亲戚要还礼。每天吸着口水,不由自主地去柜子里看。

实在忍不住诱惑,见父母不在家,便找来一把锥子,从盖子上钻了小眼儿,吸一口,无法拒绝的甜。于是每天吸一口,罐头完好无损,里面的糖水没有一滴。当然,偷吃也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父母的棍子,自己的皮,再配上“呜呜,呜呜”的伴奏声。

于是乎,大自然可怜我们这些孩子,每个季节都会推出美味的零食。有几种常吃的野果,至今想起,那味道仍然留在唇齿之间。主要的是没有挨打的风险。

阳春三月,和风送暖,百鸟齐鸣,万物苏醒。快乐地顺着田埂寻找胖胖的茅针,一会儿便抽一把。剥出里面嫩嫩的绒,盘成一个圆,双手压扁,放到嘴里,满嘴香甜。

五月的桑葚。低矮弯曲的树上结满了果子。骑在树杈上边摘边吃,粒粒饱满,酸甜可口。一直吃到没有胃口,才回到地面。怎么洗也洗不掉嘴上的黑黢黢。

八月份的陀螺盘,长大后才知道她的名字叫野草莓。山坡上,田埂上,一丛从,一簇簇。绿叶中托起一片红。是那种耀眼的红,是那种令人心醉的红。摘一颗放嘴里,满口的汁水,酸酸甜甜,回味无穷。一个接一个地吃,回家后牙酸倒了,没有一点咬合力,连咬豆腐都很费力。

那时候没有玩具,一根绳子玩的不亦乐乎。一根长长的绳子两头一系,一个人负责织,一个人负责翻,鱼网,面条,鸟笼,牛槽……能翻出许多花样来。

一个沙包,便是下课的乐趣。一支粉笔在地上画出以中心为起点的圆圈形跑道,两人一组,一个人负责跑,两个人对面站立负责砸。砸中换下一个,全部砸中,交换角色,如此轮流反复。如今想来,这是多么单调乏味的游戏,当初怎么就玩得兴趣十足。

去河边捡来一堆形状差不多大的石子,可以两个人或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双手捧起石子,翻到手背上,然后用力散开石子,散开的时候必须接住一个开始抓地上的石子。若是一把抓四就赢三个,抓五个赢四个。以此类推。规则是抓的时候不准触动其他石子,犯规了就该轮到下一个抓。一直玩到日落西山的时候,数数看谁赢得多。玩这个游戏时,指甲里全是泥巴,指甲盖旁边的肉肉容易起倒刺,拔掉的时候会痛的呲牙咧嘴。

还有打方片,跳房子,弹玻璃珠……这些玩法也不知道是谁创造发明的,丰富了物资匮乏的童年。这1世玩法代代传承,直到现在有的孩子还在玩。

那时候虽然小,可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放牛,打猪草。看晒场。推架子车,拔秧,割麦子,割稻子。打圪垃,锄草……

那时候没人督促,学习很认真,一个字写一篇,本子格还很小。课文很长,老师要求会背的惹是背不出来,老师就会打手心。

那时候脸皮很厚,一条破棉裤穿了一个冬季。一件破毛衣还当成宝贝。袖子上蹭得全部是鼻涕,时间一久,又滑又硬就像剃头的磨刀布。

当年一起玩“东南西北”的小朋友不再联系,一起“跳皮筋”的同学散在大江南北,一起玩“捉迷藏”的小伙伴不再熟悉。

那时候,没有私房钱,喜欢的东西只能眼睁睁地看。压根就不知道撒泼地要。本子用完了也不敢说,铅笔用到捏不住不得不绑一根木棍。如今想来那时候真是愚蠢,学习用品用完了,又不是自己的错,干嘛不敢说。

那时候吃的糖很甜,吃一根冰棒都要回味几天。那时候很快乐,笑声也多,根本不知道忧愁是什么。

如今的孩子那么幸福,他们却不快乐,动不动就泪眼婆娑。他们从来不知道,我们从来没有过个儿童节,当然,也没有人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2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