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两个无法抗拒的事情,一个是心动,另一个就是基因了。晒爸妈年轻时候和孩子的对比照已经变成网络上的一个日经贴了,每看一张,再看看自己和老爸一样日渐光亮的头顶……就不禁让人感慨起基因的强大。还记当年,小时候的我们看到他们花白的头发,听着他们日复一日的唠叨,和他们一起过着繁琐节俭的生活时,在被暴揍的间隙暗暗发誓:长大后绝对不要成为爸妈那样的人。可如今,flag立的多响,脸就被打的有多疼。在越来越像父母这件事上,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已经很诚实地动起来了。就像前两天在reddit上有一个很火的讨论——最让你感觉到“我正变成我的父母”的时刻是什么?这种身份的互换,不只是在外貌上。网友分享了很多有类似感受的时刻,最有杀伤力的一个共鸣就是:原来曾经的90后热血青年,也已经有了爸妈一辈的生活习惯。比如每个年轻人都曾对爸妈穿秋裤的行为嗤之以鼻。他们辗转于各色秋裤,热衷于成套购买,每年秋冬活跃得像秋裤代言人,逢年过节总是对红色秋裤宠爱有加。那个时候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嫌弃秋裤臃肿难看,零下几度也坚持露脚踝。然后年纪轻轻就关节炎、老寒腿。现在,好看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想苟延残喘多活几个冬天。光穿秋裤还不够,把秋衣塞进秋裤,裤脚塞进袜子里,才是惜命中青年对于冬天最起码的尊重↓↓↓恨不得睡觉都要穿着袜子,以免冷空气侵蚀自己的老胳膊老腿。以前爸妈苦口婆心,劝我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但我一心做个“吃着浪味仙,快乐似神仙”的肥宅,只想双手握住简单的快乐。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现,可乐让人牙疼,奶茶让人睡不着觉,于是“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奶茶只敢喝低糖,面包永远选全麦,偶尔忍不住喝瓶肥宅快乐水还要自欺欺人买无糖。不仅喝肥宅快乐水有负罪感,就连喝口凉水都觉得对不起自己。身体里像是住进了一个直男,每天喊着让你多喝热水。↓↓↓连暖手宝、电热毯,那些曾经被我嘲笑是养老用品的东西,现在变成了我的续命神器↓↓↓曾经惊讶于爸妈对吃蔬菜的执着,在他们的描述下,蔬菜简直包治百病。减肥吃蔬菜,脱发吃蔬菜,消化不好吃蔬菜,皮肤差更要吃蔬菜。但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气急败坏,我依然割舍不下对肉的热爱。我脱发发胖肠胃差,可依然想做一个快乐的吃肉少女。那个时候吃的最多的蔬菜是方便面里的脱水料包,一年吃的肉可以绕地球两圈。但是现在,蔬菜却硬生生地变成了我一日三餐的灵魂。吃麻辣烫要象征性地加点绿。在肉类为王的火锅桌上,蔬菜也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哪怕最后永远被剩下,也要自我安慰绿色健康。以前我把早睡当作爸妈们的专属作息,吃完火锅,还敢潇洒地去蹦个深夜迪,蹦完回家感叹自己又看到了凌晨几点的XX。或者跟人说完晚安,转眼就在被窝里拿着手机思考人生,一不小心睁眼到天明。但是现在,怕脱发,怕毁皮肤,怕猝死。我变成了惜命的胆小鬼,再也做不成这条gai上最靓的仔。更何况,我的老年生物钟,已经不允许我过了十二点依然保持头脑清醒,睡前恨不得想吴昕一样吞上片保健品才敢睡觉。不过就算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有些厄运还是逃不过的——只要你爸是秃头,你的秃头就永远不会缺席。“我正在变成我的父母”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年轻人渐渐活成了父母曾经期待的样子。就好比,以前一点鸡毛蒜皮就要发空间(暴露年龄)伤春悲秋。现在就算内心骂了一万句脏话,朋友圈依然能“岁月静好,不负人生”。不再动不动就换头像,改签名。我开始妥协,忍让,不再随便宣泄情绪,生起气来就好像全世界都要让路;我变得耐心细心,会照顾家人感受,知道凡事不能率性而为,就像我妈很久以前告诉我的那样。过年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即使内心有一万个不耐烦,也能面不改色厚着脸皮搪塞过去。更可怕的是,发现自己跟小一辈的孩子说话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用上了爸妈的语气。自己还过得不明不白,却已经学会和小孩子讲道理。↓↓↓如果又些还能用生理上的衰老来解释的话,那更不能抗拒的改变,就时心理也像爸妈一样步入中年了吧。小时候嘲笑我妈囤货,什么面巾纸洗衣粉囤一大堆,说她是困难时期养成的习惯。等到经历了双十一,自己疯狂囤面膜护肤品的时候,才突然体会到囤货带来的满足感和安全感。除了囤正经生活用品,妈妈一辈的人还特别喜欢攒废品。嫌弃爸妈像捡破烂的,什么塑料袋月饼盒从来不丢。家里空间不够的时候,自己房间总是第一个被征用。但是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也攒了不少破烂:购物袋,吊牌,火车票飞机票电影票。明知道攒着也是浪费空间,但心里老觉得有用得上的一天。或许节约就是经历过足够历练之后,才会有的一种生活本能吧。cr.英国报姐再比如,小时候妈妈数落爸爸脏乱差的时候,还觉得她唠叨。直到上了大学,室友的东西更乱的时候;直到家的重担落到了自己身上,开始数落老公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纠结多虑,什么事情都想亲力亲为的那个妈妈。不过房间整齐了吧,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找不到东西。开玩笑说从前是乱中有序,仔细一想才明白是自己的记忆力出现了问题。↓↓↓从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到开始关心鸡毛蒜皮,吃喝拉撒,从“抽烟喝酒烫头蹦迪”到“朋克养生”。感叹一场之后突然发现,最后一批90后已经在奔三的边缘拼死挣扎了。少年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成熟其实只是早晚的事。多少“不服老”的小伙伴,甚至已经穿上当年妈妈衣柜里最被你嫌弃的那条大花布围巾,只为了彰显自己还年轻。更别提以前人们总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现在更多拼命加班到半夜,连顿热乎外卖都吃不上的年轻人开始发现:就算自己连孩子都不敢生,都已经活得这么辛苦了。再想想当年一穷二白,还要拉扯自己这个讨债鬼长大的爸妈,自己也多了一份像他们一样的乐观和豁达。这么一想,长成父母的样子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这不仅是每个成年人的必经之路,还是最正常不过的家庭角色的转变。就像前两天的那个段子:被爸妈叮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劝爸妈远离权健了。从他们眼里需要保护的孩子,到主动保护爸妈的英雄,还能有什么比这更值得你我骄傲呢?·END·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底部右下角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