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底故事朱自清度过的儿时新年与我们

清代过新年跟现代过新年有什么区别呢?在朱自清写的《新年底故事》中,当时已经是晚清朝代,按时间来看已经是动荡不安的年代了,还能欢欢喜喜欢的过大年吗?

我们可以从文中看出,当时老百姓过年还是很欢乐的。

这是一篇回忆录,朱自清忆起儿时过新年的情景。当年二十出头的朱自清,于元旦国历新年为我们描绘出他小时候那一片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

一、除夕

除夕到,家里人准备了很多肉包子、糖馒头、风糖糕、粽子等年货,为孩子准备了新年的衣服。就连家里的桌子和椅子,都披上了红的、花的衫儿,到处点着红色的蜡烛。

墙上挂着祖宗的画像,大人们忙碌地准备着祭拜祖宗的供品,“我”馋着嘴,虽然嘴里偷吃着,心里还总惦记着桌上各式各样的好菜。没经母亲同意,“我”便伸着筷子想夹菜,母亲严肃的神情让“我”又乖乖地将筷子缩回来,放在嘴里咂着。

几句言语,已经把小孩子贪吃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表情,非常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

我们现在的孩子不也是这样的吗?桌子旁的大人还没到齐,小孩子便先占领位置动了筷子,一般长辈都会给孩子使眼色,“不允许这么没礼貌!”。

孩子便会怯怯地缩回筷子,小眼睛直盯着自己喜欢吃的菜,筷子不停地在嘴里嚼咬着。

看来一个世纪过去了,孩子的天性始终不变呀!

二、孩提时的“玩具”

朱自清还在文中讲述了小时候自己拥有的好多泥人玩具,他称为“泥宝宝”,他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像供奉祖宗一样,把自己爱吃的茶果放在泥宝宝面前,让泥宝宝们吃。

可他又疑惑着,为什么泥宝宝不吃呢?他得出一个结论,是没像给祖宗们磕头一样也给泥宝宝们磕头。

多么稚趣童真的想法呀!孩子就是这么的善良天真,想着自己爱吃的茶果点心,也分享给心爱的玩具们一起吃。

身边不乏听见谁家里在供奉神明时,孩子也坐在一旁一同吃起来,孩子觉得“他”能吃,我也可以吃呀,大家互相分享才开心嘛。

大人们看着无奈又忍俊不住,虽然“得罪”了神明,但毕竟“不知者无罪”,只能请神明宽恕了。

信仰是大人世界里的精神产物,无论是清代的孩子还是现代的孩子,对于“信仰”,始终是一样的无知。

三、农历新年

大年初一,“我”要起床了,郭妈妈叫“我”等着,给“我”拿来了花棉袄、棉裤,一件红而亮的袍子,一件有毛的背心,还有双花鞋,一个许多金宝宝的风帽。

因为郭妈妈说要洗完脸才能戴风帽,我便央求着郭妈妈帮我洗脸,拍了粉,又用筷子给点胭脂在“我”眉毛里和鼻子上,又给“我”戴了风帽。

“我”还欢天喜地跑到厨房里跟家里人说了声“恭喜”。还吃了一碗白圆子和一个粽子。

郭妈妈还让“我”去菩萨前面磕头,跟爸爸妈妈磕头。

不难看出,旧时的大年初一,老百姓过年的礼节不少,孩子们也会穿上新衣服,化了漂亮的妆容,给父母长辈行礼。沿至到今,这样的礼俗仍然是不变的。

文中也有个小细节,就是妈妈嘱咐家里人,把压岁钱收好,不许“我”乱用。压岁钱也是用红纸包着的,难怪到现在仍然叫作“红包”呢!

如今,我们也会吃上一碗圆圆的甜品,寓示着家庭团圆美满。也会穿上新的衣服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四、结语

文末,作者还提到郭妈妈哄骗“我”说初五之后,新衣服不许穿了,墙上的祖宗画儿也卷起了,要上学堂了。“我”听后都没心思玩,急着哭了起来。

生动地体现了孩子们对丰富的吃喝玩乐节日生活恋恋不舍的心情。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有幸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里,了解到清代末期的过年景象,对比过去,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我们在延续,国人对于老传统还是很怀旧与敬仰的。

年轻一代虽然过节的活动更加丰富了,但始终不能忘怀的,是那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心系家乡的情结。

我是诗缘,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6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