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苦等丈夫64年,81岁离世穿红嫁衣下

白癜风初期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6489068.html

“奶奶,你看看,我们找到了爷爷!”一个男人拿着一个牌位,恭恭敬敬地用双手举着送到一个已经快咽气的老人眼前。

男人名叫崔建强,躺在床上的女人是他的奶奶付三妮。

付三妮吃力地睁开眼睛,此时她已经不太看得清眼前牌位上的字,崔建强连忙指指放在身边的骨灰盒。

“你看!爷爷的骨灰我们也带回来了!”

弥留之际的付三妮已经无法再开口说话,她用尽最后的力气看了一眼牌位和骨灰盒,然后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缺席的丈夫

付三妮去世于年冬季,虽然当时她已经82岁高龄,但是她的去世源于一场意外。

那一天,因为穿着的棉裤被水打湿了,付三妮就将棉裤放到火炉边烘烤,但是老人没有留意到棉裤烘烤的时间,不慎因此引发火灾。

尽管邻居和亲人尽医院,但是由于她伤势严重且年事已高,医生已无回天之力,只得通知亲属尽快为她准备后事。

亲人们得知,付三妮只有一两天的时间了,虽然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是大家也知道生死无常,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陪伴在老人身边,共同度过她生命的最后时光。

付三妮的情况十分糟糕,她常常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也无法进食,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

但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她竟然顽强地撑了六七天!

其实此时对于付三妮来说,死亡可能是一种解脱,不过亲人们知道,她的心中有事放不下。

外甥女凑近她的耳朵问,是不是还在等着丈夫崔志尧?

付三妮突然睁开了眼睛,她艰难地交代身边人,一定要在下葬的时候为她穿上当年的红色嫁衣,这样丈夫回来时才能认出自己。

付三妮是河北省行唐县庄头村人,她和丈夫崔志尧分开的时候只有18岁,两人结婚也还不到一年。

当时付三妮怀有身孕,但是崔志尧没有等到孩子的出生就匆匆离去。

自丈夫离开后,付三妮一直在家乡等候着他的归来,谁知这一等就是64年。

年,媒人给17岁的付三妮说了一门亲事,对方就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崔志尧。

媒人告诉付家,18岁的崔志尧家境不错,家里一共有7个孩子,而崔志尧从保定二师毕业后就一直在村里当教书先生,家里有房有地,是个非常不错的对象。

媒人这么一说,付三妮的母亲便动了心,于是做主定下了这门亲事。

很快两家便商定好日子,付三妮穿着红色的嫁衣嫁给了崔志尧。

两人成亲后付三妮才发现,媒人说的话几分真几分假。

崔家的确有房子,可是破旧的老屋里几乎没什么家具,崔志尧的5个弟妹都还小,奶奶瘫痪,父亲生病,一家子根本没有什么劳动力!

摊上这样的一家,往后的苦日子可想而知,付三妮不可能不失望,但是崔志尧在结婚当天就极度坦诚地向她道歉,这一点让她觉得宽慰了些。

那个年代的女子既然出嫁了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能尽心竭力地照顾家庭。

随着在崔家的日子越久,付三妮也渐渐知道了更多关于丈夫的事。

崔志尧的爷爷是清朝的秀才,饱读诗书,所以崔志尧从小也受到了不错的教育。

在他14岁时就进入了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接受了新式教育。

年轻的崔志尧在毕业后曾经号召村民抵制奸商,但是当时根本就是官商勾结,崔志尧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爷爷为了救出崔志尧,只得变卖家产四处借钱,原本的家底因为这件事消耗一空一空。

崔志尧出狱后仍然不肯放弃抗争,参与学生游行,抵制各种苛捐杂税,结果再次被当局通缉。

他的母亲因此气得大病一场,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

母亲的离去,让崔志尧十分痛苦,父亲趁此机会让他不要再外出,老老实实待在家中教书还特意给他说了一门亲事。

自从嫁给崔志尧后,付三妮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早到晚都要不停地操劳,但是夫妻两人感情很好。

没过多久付三妮就怀孕了,所有人都以为小两口会就这样和和美美地过下去。

可是没想到,有一天崔志尧突然就从村子里消失不见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艰难岁月

崔志尧离开了,他的整个家庭都扔给了付三妮。

此时崔家虽然人口众多,有五个弟妹两个老人,但是老的老小的小,最大的弟弟只有十一二岁,而最小的才五六岁,能够支撑家庭的只有付三妮一人。

所有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她身上,仅仅是要想办法填饱大家的肚子,就已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更别说还有繁重的农活和家务活。

年轻的付三妮每日忙得死去活来,才能把这个家庭支撑下去。

一些人以为,也许付三妮过不了多久就会离开,实际上她根本没有过一丝一毫这样的想法。

她曾经告诉邻居,无论如何她都会在这里等着丈夫归来。

她常常一边干活一边哼一首当地的小调——想二哥,崔志尧在家中正好排行老二,唱歌的时候她将自己的相思和辛苦寄托其中。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女儿忙妮儿出生了,她学会说话之后,见到别的孩子都有爸爸,于是也回家问母亲,到底爸爸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付三妮总是回答,很快,很快。忙妮儿没有等到见到父亲,她甚至没有活过五岁,由于患病后无钱医治,忙妮儿在4岁时就已夭折。

失去女儿这件事,几乎彻底击倒付三妮,如果不是想着要等丈夫回来,也许她那时就会跟随女儿而去。

此时付三妮还非常年轻,只有23岁,母亲劝她离开崔家另嫁他人。

付三妮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但是最终她还是不忍心丢下年幼的弟妹和卧病在床的老人。

最重要的是,她坚信丈夫一定会重新回到她的身边。

年,付三妮终于收到了崔志尧写来的一封信,这也是他离家后唯一一次与家中联系。

在信中崔志尧对自己的情况只字不提,只是告诉付三妮可以自由去留,如果她决定离开,请家里人不要责怪她。

面对的这个解脱的机会,付三妮仍然选择了留下,她早已将崔志尧的家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尽心尽责地照顾着他们。

这些年付三妮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辛,是外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日子一年一年过去,老人陆续离世,弟妹们也长大成人。

因为家境贫寒,三个弟弟很难娶到媳妇,付三妮搬去柴房,把自己住的房子让给了三弟,这才让三弟也成了家。

付三妮为谁家的付出,弟妹们也看在眼里,他们十分感激这位如母亲一般的嫂子,想到付三妮没有儿女。

于是,他们便商量着要过继一个孩子给付三妮。

年,54岁的付三妮选择了崔老五家的儿子崔大平当她的儿子,后来崔大平结婚后生下了孙子崔建强。

自崔建强出生开始,他就基本和奶奶住在一起。

付三妮很喜欢,也很疼爱这个孙子,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直到现在和老人一同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还深深地烙印在崔建强心中。

崔建强也知道爷爷的事,这么多年来,他和奶奶一样热切地期盼着亲人的归来。

但是崔建强心中也清醒地知道,在这数十年中,爷爷除了写过一封信之外,再也没有了其他消息,很有可能他已经早已不在人世。

不过看着奶奶数十年如一日地期盼着丈夫归来,崔建强始终没有将这话说出口。

年冬天,一场意外的火灾让付三妮生命垂危,尽管医生认为她只能再坚持一两天,但是付三妮心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未能放下,硬撑了七八天。

为了让老人走得安详一些,崔建强和家人们特意为爷爷崔志尧做了一个牌位,还找来一个骨灰盒。

他们告诉付三妮,爷爷已经找到了,但是早已离开人世。

处于弥留之际的付三妮,看了一眼牌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按照付三妮的意愿,亲人们在为她下葬时,将她打扮得像新嫁娘一样,穿着出嫁时的红衣,插着红花。

这些物品都被付三妮完好地保存在一个蓝布包里,这许多年来,蓝布包已经洗过无数次,也缝补过无数次,但是付三妮始终舍不得将它扔掉。

她总想着,自己现在已经老了,如果见到崔志尧,崔志尧一定认不出她.

但是他一定记得自己当年出嫁时的样子。

魂归故里

奶奶付三妮离开了人世,崔建强心里的一个想法却越来越强烈。

从小他都很想知道,爷爷到底去了哪里?他还活着吗?

奶奶去世后,他下定决心,不管生死,他一定要找到爷爷的下落。

如果爷爷真的已经离世,那么他要设法将爷爷和奶奶合葬在一起,这也算是完成了奶奶多年来的心愿。

如果爷爷还活着,那么他至少也该知道奶奶等了他一辈子。

崔建强为了做到这件事,花费了整整15年时间。

根据奶奶的描述,他推断爷爷很有可能是当年的革命者,所以他先到行唐县附近的烈士纪念馆中去寻找资料。

但是这次寻找一无所获,崔建强决定扩大寻找范围,为了这件事,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段时间身体都有些撑不住。

那时候由于崔建强总是拉肚子,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在他的肠子里长了肿瘤!

家人们劝他放弃寻找爷爷,医院治疗,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肠癌。

崔建强却十分后悔,他觉得应该早点去做这件事,如果自己真的患上了绝症,那么就再也无法完成奶奶的心愿。

好在这次是虚惊一场,肠道内的肿瘤是良性的.

在治疗后,很快崔建强就恢复了健康。

妻子和孩子都十分支持崔建强做这件事,还不到10岁的儿子告诉崔建强,如果他找不到太爷爷,那么自己长大了就继续去找。

功夫不负苦心人,年崔建强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

这一次他在河北行唐县的党史研究室里,找到了一封书写于年的信,而这封信正好就是爷爷崔志尧所写!

从这封信件中崔建强得到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2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