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影片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
《红高粱》幕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影片除了巩俐、姜文,另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就是高粱地。当年在高密为种高粱可难坏了张艺谋,仅有的4万块钱,还是新影厂厂长吴天明凑出来的,竟差点砸在张艺谋手里。为拍高能的张导以每亩百块钱的价格与村民签下合同,种下了亩的高粱。可谁曾想当年天旱,高梁长势不好,张导又发电报向莫言求救,莫言这才赶回高密帮忙找到县委负责人批了5吨的化肥,这片高粱地才起死回生。
其实莫言并不想做编剧,倒不是嫌弃块钱的电影改编费少,仅仅是不想参与,张导好说歹说才把他请来,结果他第一眼就对巩俐有意见,觉得“九儿”会砸在她手里,可没想到影片一出来立马改观了。巩俐就是这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女子。
说到巩俐的“奇”那是因为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落在她头上了。剧组去学校选角时,巩俐刚好不在学校,大家一致敲定了时刻。就在临走的前一天,巩俐回校了,顾长卫赶紧给她拍了小片儿做比较,结果只顾着看美女的顾长卫把片子拍虚了,只有四五秒的镜头是实的,但顾长卫却一个劲儿地说“”有味道”。张艺谋起初不觉得,进一步接触才发现巩俐的性格就像“九儿”,外柔内刚,这正是他想要的感觉。
为了拍戏,年仅23岁的巩俐没少受苦,提前两个月就进组体验生活。刚开始还是娇弱的大学生,没多久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村姑了。为了练跳水,她两个肩膀都磨破了皮。就这样张艺谋还坚持让她真挑。当然张艺谋的严格也成就一代巩后。
为拍高粱地里的戏份,张导特意从上海电影制片厂租了一辆造风车,结果天公不作美,要拍影片的镜头,却偏偏正值盛夏,烈日当头。更苦的是当时的演员个个穿着冬天的大棉裤,却没一个叫苦喊热的。
姜文拍戏时大巩俐两岁,被拍炸鬼子军车那几分钟的戏,他整整一下午都裹在了泥浆里,浑身上下只留下了眼和一排牙,说话都费劲,还好台词不多。当戏拍完了,早已经过了饭点儿,姜文啥也没说,大葱蘸酱就对付过了晚饭。
影片开场尖叫的戏份最经典,这段创意其实源于高密当地的民族,为了拍出浩浩荡荡的感觉来,剧组特意拉来十几卡车的黄土铺在路上,前面几个演员抬轿走,后面工作人员故意扬起黄土造势。而这顶花轿也已经被当地的博物馆收藏起来了。
红色已经成了张艺谋电影的图腾色,这部处女作也不例外,它既能展现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能把人物最原始的本性表露无遗。从《菊豆》到《活着》,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色彩在张导电影里就是一种语言。
在当时1毛钱10块糖的年代,《红高粱》的票价居然从几毛涨到了十块钱,就这样还能收获万的票房。《红高粱》就是一个传奇。而本就没有机会参加柏林电影节的它,在陈凯歌的《孩子王》主动退赛后,却一举斩获金熊奖,成为亚洲首次获此大奖的电影。但这背后绝不仅仅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