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我没觉得有多冷,现在身上还出着汗呢。”京环环卫工人孙宝松收拾好手边的工具,给记者展示工作服下的秋衣和棉衣,略显轻松地说:“虽然这几天有降温、大风天气,但干了这么多年环卫工作,我们也都习惯了。”而此时,穿着秋衣秋裤、棉衣棉裤、还套着羽绒服的记者,站在孙宝松身边还不到十分钟就开始感到四肢有些僵硬了……
12月28日上午10时30分,通州区室外温度仅有-10℃,阵风达到7级,通州区的大街小巷上,人们行色匆匆,寒风“叫嚣”。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这样一群身着统一的工作服的人,或拿着清扫工具清扫大街、或用消毒液仔细喷洒擦拭着道路两旁的垃圾箱——他们就是被誉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而孙宝松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孙宝松:11年坚守环卫岗,从“半路出家”抡扫帚疼到哭到每天余步、巡查32万余平米的背街小巷
孙宝松告诉记者,11年前,有着中专学历的她一直在一家工厂做钳工,后来为了方便照顾还在上学的孩子,才选择了有三个班次的环卫工作。“刚开始没经验、什么也不懂,每天就知道拿着扫把蛮干,那扫把跟我差不多高,一天下抡下来,这胳膊疼得我直掉眼泪;而且老员工们半个小时就扫完负责区域,我得扫一个半小时……”
即便“万事开头难”,然而爱钻研、不服输的孙宝松一直觉得“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后来,孙宝松常常观察老员工们干活、去和“老师傅”们请教。“环卫工作是有‘老带新’传统的,所以我得空就去看人家干活,和老师傅们学习,但最关键是得自己勤快、好学,还得悟。”
“扫街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门道’的,扫帚拿哪里最省力、倾斜到什么角度扫得干净还不费劲儿、扫帚怎么处理不漏垃圾……这些都是‘学问’,都得靠自己悟。”说罢,孙宝松拿起身边的扫帚指着上面的绳子说:“新扫帚前段要用绳捆一下,这样能减少垃圾从缝儿里漏出去。”
随后,孙宝松一边演示清扫,一边说:“因为这个扫把比较大,不要随着它的劲儿来,要根据自己的身形,让扫把跟着腰和胳膊发力,这样,就像划船一样。”
如今,11年前那个“半路出家”、抡扫帚都会疼到哭的孙宝松,已顺利成为了检查组的一员,尽管不常下一线了,但每天孙宝松都要巡查通州区32万余平米的背街小巷,确保辖区内每一项环卫工作都得到落实。孙宝松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有代步车,一天下来大概要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