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油灯下的母亲背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http://www.csjkc.com/yydt/m/515.html
离家在二十年有余,每每到了年根儿前,就不停的闪现油灯下的她!随着改革开放,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现在谁的衣服破了一点点,或者旧了一点,都可能会扔掉了。在我小时候,生活是另外一种景象!或许很多80后,90后都无法想象到的。我们东北老家在一个称之为“北大荒”的地方!曾经有句诗,很形象的描写我们这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锅里!”说的就是我们这!父母作为第一代北大荒的开发者,从大庆油田坐了几天几夜的闷罐车才来到这里垦荒!那时候的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苦,住的房子是用一种叫小叶樟的草和泥垒砌来的,冬天的时候,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给屋外带来了半米或者一米多深的积雪,屋内,墙上挂满白霜!条件虽然艰苦,父母和来自各地的开发者们却是干劲十足,乐观面对!夏天农业生产,冬天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兴修水利沟渠!要过年的时候,该忙的都忙得差不多了,家家都开始准备过年了!实际上,过年,对于大人们来说,是思乡和短暂的休整,而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就不同了!一进入腊月,我们盼望过年的心情就与日俱增。年,对于我们这些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意味着一挂鞭炮,意味着能够吃上一顿饺子,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还有就是一套新衣服!家里姐弟五个,老大的衣服穿小了,给老二穿,老三的衣服穿小了,给更小的弟弟穿,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妈妈总是省吃俭用的,尽量在过年的时候让我们都能有套新衣服穿!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年代,我们的衣服大部分或者说差不多都是自己家做的,记得那时候的妈妈,邻居的阿姨都是心灵手巧的人,看纸质的衣服样子就可以裁剪出来衣服,用手工缝制衣服。做衣服需要用布料,而买布是要布票的,妈妈要积攒很久很久才能在年前扯上一些布料回来!学裁剪在那个年代是比较普遍的事,家里的姐姐和左邻右舍的姐姐们都会去学裁剪或者编织。妈妈是无师自通,纳鞋底,做布鞋,做棉手套,棉帽子,做单衣,做棉袄棉裤都会,年年都会安排好我们这些孩子的生活,她很怕我们冷到,冻着!妈妈是要强的人,过年的时候,要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新衣服穿会很难过的!说了这么多,还是说说年前的做新衣。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之一缝纫机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了,家里人口多,父母大部分时间都是兢兢业业的劳动,想让我们能吃饱穿暖,家里实在是不可能积攒下买缝纫机的钱的!所以,家里的衣服,鞋子,都是靠手工来缝制!每到过年前的一段时间,妈妈白天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操持家务,晚上,就是她做衣服的时间了,有时候,离年太近了,妈妈就赶工,白天晚上的缝制衣服。那个年代电力匮乏,每天供电的时间很有限,甚至可以说很短很短,家里都是瓦数很小的灯,经常没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停止供电。蜡烛倒是很亮,都是细细的白色的蜡烛,但是对于我们那个物资匮乏的时期,供应很少,家里也是舍不得买的。我们就点起了自制的油灯,一般是铁质的罐头盒,里面放一根棉线的灯芯,加上柴油点燃,这种灯不亮,而且油烟很大,柴油味很浓!妈妈就是常常坐在这样的油灯下缝衣服!那个时候,妈妈特别能熬夜,常常是我们睡觉醒了,妈妈还有灯下缝啊缝!到现在,我眼前常常浮现一幅画面,大雪覆盖的荒原里,几排土房,昏暗的油灯下,妈妈一针一线的仔细缝制衣服,身旁是几个熟睡的孩子!妈妈的背影映在墙上!是那么坚强!有次,我迷迷糊糊的半夜睡醒了,问妈妈,“你困吗?”妈妈说:“不困,不困!”眼里满是慈爱!不困是不可能的啊!妈妈经常做着做着,就坐在那里睡着了!不过,她也就是瞌睡一会儿,又醒来继续缝!每年过年前,妈妈都有几个夜晚,衣不离身的缝!没有睡个囫囵觉!腊月三十就是过年了,不管熬上几个夜晚,妈妈这天一定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缝好,拿出来,让我们穿上!看着穿上新衣服,都兴高采烈的孩子们,妈妈的眼里都是幸福的满足!现在的商场里,棉衣、外套琳琅满目,想穿啥样的,就买啥样的。过年,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缝制衣服了,但是,无论穿什么样面料、什么价格的衣服,都不如妈妈当年亲手给我们缝制的暖心!妈妈为儿女,无论付出多少,都是无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9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