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作为父母无不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本身抵抗力就比较弱,父母一旦照顾不周,很容易导致娃生病。
每年到了换季或者感冒、腹泻高发的时节,医院的儿科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所以为了避免孩子遭罪,提高孩子免疫力,父母们也是煞费苦心,各种营养品补起来,时刻害怕孩子着凉,非常注重清洁,这些看似是对娃好的行为,其实正在悄悄破坏孩子的免疫力。以下这些做法,你是否也经常在做?
一、补充微量元素
当孩子头发稀疏、长牙齿晚,或者晚上睡觉爱出汗,出现食欲不佳等等状况时,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是孩子缺钙、缺锌了,再加上各种夸大的广告宣传,把孩子的很多正常生理现象都说成是缺乏某种微量元素。
于是父母们就急忙带着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检测,然后根据结果为孩子购买各种营养保健品,觉得孩子吃了这些以后就能拥有好身体,甚至也会减少生病。
其实早在年,国家已经出台了政策,明确禁止了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微量元素检测。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国卫办医发〔〕29号”通知中,明确指出要禁止各类医疗机构对儿童展开非诊断类的微量元素检查。
因为那些所谓的检测,是通过采集孩子的头发、血液等作为标本进行检测,可是头发和血液病不能完全反应人体内各种元素的真实含量,另外采集和检测过程中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所以结果根本不具有参考性。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润梅指出:“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水平,不能反应身体相应组织含量。比如钙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血液中的钙含量不能代表骨骼含量,通过血液检测是否缺钙是及其不靠谱的。”
除了微量元素检测,父母还应当避免乱给孩子吃保健品,因为很多营养元素并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如果过量的话,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就拿补钙来说,如果补充过量,不仅会对肠胃造成负担,还会影响铁元素的吸收,再肾脏中形成结石。只要保证孩子日常饮食均衡,食物种类多样,就无需再额外补充营养品。
二、穿衣过厚,生怕孩子冷
网上有这样一句调侃“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在每年天气稍微转冷后,妈妈们就开始逼着孩子穿秋裤。
如果是年龄小的娃,那更是要全副武装,秋裤、保暖衣、外套、帽子,一个也不能少。
记得去年刚入冬时,送孩子去幼儿园碰到了一位奶奶送小孙子上学,当时温度并不算很低,别的孩子都只是在毛衣外面穿了一件外套,而那位奶奶却把孙子裹成了个“小粽子”。毛衣、羽绒马甲、羽绒外套、棉裤、棉鞋、围巾、帽子,看着都觉得热,小孙子也被焐得满头汗。
有句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其实是非常科学的做法。
因为小孩子大多属于纯阳体质,本身就比大人更耐寒。再加上活动量大,非常容易出汗,如果给孩子穿过厚的衣服,让汗湿的衣物长时间贴在皮肤上,反而更加容易引起感冒。
如何来判断该不该给孩子增加衣物呢?其实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摸孩子的后背和后颈,如果这两个部位是温热的,那就代表孩子此时并不冷。如果摸起来微凉,那就要适当加衣服。而如果孩子后背已经出汗,那么就要及时给孩子患上干衣服,以防着凉。
三、太注重清洁卫生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太小没有抵抗力,所以会努力为孩子打造无菌的生活环境,见不得一点点脏。吃的、穿的、用的要每天反复消毒,一天恨不得给孩子洗几次澡,看到孩子有鼻屎、耳屎就要立刻清除,带孩子出去玩,任何东西都不让碰。
其实过度的清洁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还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因为人体是离不开细菌的,很多有益菌对人体非常重要,并且人体免疫力是通过和各种细菌不断地接触抵抗中形成的。
清洁过度不但会杀死有益菌,还会让孩子失去接触细菌的机会,免疫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父母不必太过紧张,只要能够保证基本的卫生即可,玩具、餐具等定期消毒就好。
衣服可以定期在阳光下面暴晒,夏天出汗多可以每天洗澡,干燥的秋冬季节不必天天洗。鼻屎和耳屎对于鼻腔和耳道都有保护作用,不可随意乱掏。
不要总限制孩子到外面探索,多到户外活动,不仅能提高抵抗力,还能促进孩子各种感官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