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民俗拜灶君府州红文苑

府谷民俗:拜灶君

张永华/文

拜灶君又叫拜灶王、拜灶马,俗称拜灶马爷爷。是娶媳妇喜庆气氛的主要活动之一。一般在新媳妇回门回到婆家当天晚上举行。第二天新媳妇就下地,开始履行家庭主妇一职,搂柴打碳烧火做饭,整天围着锅台,在灶王爷眼皮底下作业,故先要拜灶王爷。府谷县上东部乡镇活动频繁,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更普遍。wg时期破四旧拜灶君的风俗随之革除了。

拜灶君如同闹洞房一样,都是为了增加喜庆的一种方式,通过耍笑、打逗、取乐等形式同时兼有考察新媳妇的人格品行、脾土秉性、举止言谈等意思所在。

拜灶君的主要化妆人物有三个,即灶君和灶君奶奶、土地爷。

灶君是头戴毡帽、白须皓发满脸皱纹,上身着一领翻面的山羊皮皮袄,下裳穿中式大裆棉裤要捆扎裤脚,左手拄六尺长的大擀面杖,右手拿二尺多长特制大旱烟袋,是个驼背弯腰的老老头。

灶君奶奶是用白麻丝束装头发,后脑勺缀个盘头圪堵,罩一块白羊肚手巾,两耳各挂一个红辣椒,面打红脸蛋,上衣着中式长大襟大棉袄,下穿中式大裆棉裤扎裤脚,外扎四片式长花裙子,右手拿一把新笤帚,左手拿一块花手帕,是个男装女扮,显能卖俏,妖里妖气的老太婆。

土地爷的装扮大致与灶君相似。

院子里靠家门窗墙前放一支长条高桌,两个板凳,桌上放香斗、蜡烛或灯具,放一份供献(馍馍),放一把蘸水的湿麻柴。

一切就绪,主持者喊:“厨房门上挂金牌,爷爷娘娘请出来!”为打趣烘托场面,有滑稽者随着喊:“还请出来?就把那一对灰叫驴牵出来!”逗得在场人哄堂大笑。

只听爷爷说:“请出来,就出来,爷爷引的娘娘来!”娘娘紧接着细声细气说:“说出来,就出来,娘娘跟的爷爷来!”边说边出场,只见灶君老夫妇,一个拄着擀杖,一个随后,摇摇摆摆踉踉跄跄跌倒滑碌趔趄咧咧爬援出来了,然后自行坐到桌后的板凳上。就位后见桌前无人侍奉,爷爷便装腔作势说:“哎!闲下无事没人请,出来坐下没人影。”娘娘接着说:“管他有人没有人,我好出来散散心!”这时新媳妇在伴娘的攀陪下磨蹭着走出场。然后新媳妇先点灯后上香,还有人放炮。

灶君爷爷说:“点灯点香放炮,挤得人们厮靠,穿得花里胡哨,跑得欢马犊跳,哪是做甚哩!”娘娘答:“娶回新媳妇,明天就下厨,亲朋来庆贺,迎喜又接福。”爷爷接着说:“媳妇登科洗碗涮锅,先给爷爷装烟点火!”递给新娘用木棍做烟锅杆、用山药做烟锅脑的特制旱烟袋,让装烟。烟好装,火难点,麻柴湿得点不着,一连数次重复都未果。灶君娘娘劝说:“媳妇子!你耐心点,娘娘当年也是这样的。”爷爷左右端详新媳妇后说:“这媳妇生得不赖,你给爷爷装烟一袋,点不着爷爷不怪,爷爷就想尝尝你的味道好赖。”娘娘马上接口批判说:“老头子,正经点,你是头上两层天,有人没人胡侃喋,不怕世人笑破脸?”

爷爷又改口说:“爷爷今年六十九,想问新人喝烧酒。”“这还差不多,娘娘也想喝,媳妇子!快寻咯,一人满给一盅子!”娘娘接着说。新人取来酒具和凉水满“酒”,灶君故作盲人看不见,端在东接在西,端在上接在下,来回抖抖打打接不着,碰撞倒掉再满上,来去折腾,爷爷发话了“满酒不见酒,只见一双白手手。”“娘娘不喝酒,有醋就管够。”娘娘接口说。爷爷说:“对!我喝烧酒,她喝陈醋,媳妇子!有甚甘苦,给我告诉。”媳妇不答。爷爷继续说:“爷爷天生背锅锅,新人给上个花馍馍。”娘娘接着说:“灰老汉一辈子紧嘴,操得我跑瘸了双腿,媳妇子!快寻得给给那个吃鬼,省得他又无事生非。”新人取馍,递馍时不是嫌酸就是嫌不周正,总之,长时间刁难,最后给个花馍才算了事。娘娘这时奚落爷爷说:“吃上花馍馍,长上背锅锅,坐上牛车车,跌在土坡坡,扔了花馍馍,跌了背锅锅,打烂木车车,众人见了笑呵呵,看你那丢人样!”

恨得瞅了一眼,然后难苦地说:“为人找上个小女婿,一辈子那不喜气,”面对新媳妇又说:“你今寻个大女婿,你给娘娘说你喜气不喜气?”新媳妇不答。爷爷说:“不说话,没关系,看你也称心又如意,蜜蜂直往花上觅,当年拤娃娃没问题!”娘娘问:“有问题没有?”妇不答。娘娘说:“不说话,害羞啦?以后的营生知道吧?”新媳妇终于有意笑着说:“不知道!”娘娘开始教导:“媳妇子,仔细听,娘娘给你说分明。装罢新,过了门,早早起,莫懒身。勤侍奉,孝双亲。做茶饭,要干净。与人言,莫高声。夫妇和,万事兴。姊妹们,要顺平。行四德,遵三从。训礼义,方成人……”

爷爷不耐烦地说:“好媳妇,精明人,不用你细说给她听。今日表现我看清,这是全村头一名”……主持人说:“灶马爷爷你姓赵,家庭之事多关照,今日时间也不早,就让媳妇子回去睡大觉。”新媳妇走到门前,土地爷挡道。土地说:“土地,土地,我不象他们那样客气,咱只说你们在洞房这块风水宝地,安得怎样回备(酬谢意)?”主持人解脱说:“新媳妇也是草木之人,你老看简单些行吗?”土地爷答:“简单能简单,抽烟以后再商谈。”新媳妇取纸烟,点火。土地爷吸一口烟吐出后说:“新媳妇你初来乍到,以后做甚预先祷告,家里至外相互关照,谢上蒸馍万事全了。”主持者总结说:“人神一样,少不了吃喝,吃上喝上,万事大吉!快给寻个馍馍打发起身……”

一场拜灶君活动结束了,至亲和远近看红火的村民有说有笑陆续散去。

至此,洞房花烛的人生八喜之一的喜庆大事也告一段落,留下的便是漫长的人生道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8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