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曝出一组老照片1956年的中国春节

英国人曝出一组老照片:年的中国春节,春晚还有侯宝林

春节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节日,也是无数华夏儿女一年最看重的日子,过年象征着团圆、喜庆,许许多多的民间活动也营造出浓浓的年味。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快,这些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逐渐消失,那些曾经萦绕在大家心中浓浓的年味也变淡了,大家现在都在回忆从前的年味,那么从前充满年味的春节是什么样呢?有一位英国摄影师来到中国采风,他用照片记录下中国年过春节的景象!

这是北京南苑人民公社的门口,一群穿着布鞋的小脚老太太扭起了秧歌舞,她们的装束简单,身上挥舞着一条红绫,她们全神贯注的模样,吸引了许多前来欣赏的老百姓,看她们一套程序化的动作,让人们联想到如今的广场舞大妈,动作、神态十分喜庆。

拍摄地点是南京夫子庙会前的集市上,这些用木棍支棱起来的工艺品叫花灯,有一名年轻母亲抱着孩子挑选花灯,右手在怀里掏出几枚硬币,图中不少手提花灯的商贩,热情地推销着自家的商品,像极了过年回老家赶集的我们。

北京某副食品商店出动了售货车为老百姓上门服务,售货车上的商品多是鸡蛋,看来在年大家的物质生活还不算宽裕。

春节期间的北京街头上,有个江湖人摇动起手中的铃铛,瞬间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观赏,看地上摆着的摊子,他应该是要推销自家的扯铃,不少小孩子都看入迷了。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个小女孩,正在换上妈妈为她缝制的新衣服,花棉袄、新棉裤,这就是开春一整个季节的新头,图中几位妇女露出灿烂的笑容,显然她们很期待新年的到来。

三个妙龄少女在街头表演踩高跷,嘴中似乎还在唱歌,怪不得大家过年不愿呆在家里,原来街头有这么多免费表演可以观看。

春节,全家老小凑到一起吃团圆饭这个习俗一直没变,图中这一家子座位特别讲究,高堂长辈坐在最显眼的位置,小辈们则做到他们对面,记得从前妇女是不许入席的,看来这是思想开化的一家。

春节期间街头另类秧歌队,他们戴着墨镜,披着奇怪的头巾,好像是少数民族独有的庆祝形式。

年各个广播事业部、报社联合举办联欢会,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郭启儒上台表演相声。不过那时候的春节联欢晚会并没有电视直播,更像是一群社会名流团聚的Party。直到年春晚走入寻常百姓家,大家才有了更深的年味。

过年时,儿童穿的年装,上面图案、文字都是手工缝制而成,既表达了母亲的爱意,也传达出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新年长新岁,新岁添新衣……

大家现在都觉得中国人的春节越过越没年味,但其实是大家平时奢侈惯了,不像从前大家普遍物质困乏只有在春节时才敢奢侈一把,平时紧巴巴的过日子,春节那天吃好穿好,平时没娱乐活动,春节的各种联欢活动让人眼花缭乱,这样一对比,自然春节那天充满年味。

#疫情春节你怎么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4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