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民党王牌战将廖耀湘在逃往沈阳的路上被俘,念在其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刘亚楼根据中央的指示,善待国军俘虏,并专门设置最高级别的宴会款待他,与他一起参加宴会的还有许多昔日的国军同僚。
宴会上刘亚楼主动起身向众人敬酒,所有人都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唯独廖耀湘,不仅不站起来,还一脸不屑地扬言要和解放军再打一仗!
刘亚楼
刘亚楼见廖耀湘情绪这么激动,没有立即反驳他,而是向警卫员低语几句。不一会儿,他就带着一个人来到了宴会上。
廖耀湘原本正气急败坏的大放厥词,一见到这个人顿时就愣住了,热泪盈眶的同这个人寒暄几句之后,廖耀湘竟一反常态,双手颤抖着端起酒杯连向刘亚楼敬了三杯酒。
刘亚楼请来的人究竟是谁?廖耀湘和这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年10月,蒋介石在办公室中对着一张军事地图研究许久,忽然敲定地图上的一个点,命令道:“把这里给我打下来!”
此时蒋介石可谓是心急如焚,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猛烈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他只好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亲自到东北指挥。
蒋介石计划东北国军主力组成两大兵团,对锦州形成夹击之势,从而打通国民党从东北通往华北的大门。
第九兵团的廖耀湘便成为西路军的指挥官,但他对这场战役的局势却没有这么乐观,尽管他一再向蒋介石提议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全身而退,蒋介石却固执地认为“锦州初陷,敌力不强,当易恢复”。
在国民党内部各执己见的时候,东北解放军早已经按照刘亚楼的指示,将作战重心转移到了大黑山。廖耀湘兵团在顾祝同的催促下,迟了一天才确定了要进攻黑山的策略。
作战讲究的就是兵贵神速,国民党军团在关键的时候失掉先机,结果可想而知。
东北野战军
廖耀湘兵团在和黑山地区和东北野战军激战三天三夜,解放军采用穿插分割的战术,将廖耀湘兵团分割的粉碎。因此廖耀湘不仅没有突破解放军的防线,反而陷入解放军的包围圈。
这时候,廖耀湘自知已经无力回天。他远远地看了看锦州的方向,叹了口气之后下令向营口方向撤退。这个时候廖耀湘还没有想到,解放军已经将他后撤的路全部堵死。
他向营口方向撤遇到解放军独立第2师,廖耀湘听着第2师的炮声巨大,料定自己是遇到了解放军主力,只好改道沈阳。
结果在向沈阳撤退过程中,再次遇到解放军的伏击,他没想到的是第2师根本就不是主力部队,只是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新部队,这次才是真正的解放军主力。
被俘虏的国军
兵败如山倒,廖耀湘兵团被彻底打散,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声音中,他急忙带着自己的副官以及军长李涛等人仓惶逃窜出来。
锦州没攻下来,手下的十万精兵全军覆没,美国提供的机械装备也没有了,手无寸铁的廖耀湘一筹莫展,这真是他有生以来输的最狼狈的一战,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此时解放军在清点完俘军之后,很快就发现了端倪,廖耀湘不见了!于是辽西北镇县的警察局在中央的指示下,迅速将沿街的民兵、妇女儿童全部组织起来,对街边摊贩以及各处公开的商铺进行严格的排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廖耀等人一看解放军这阵仗,就知道他们一定是来抓自己的。此时的他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左思右想之下,廖耀湘跑到村里面,从各处淘了一身破破烂烂的棉袄棉裤,又戴上一顶小毡帽,还准备了一头驮着两袋花生的小毛驴,将自己活生生改造成一个乡下老汉的形象。李涛等人也都换上了和他同样的装扮。
廖耀湘仔细想了想,觉得还不够,又往地上抓了两把灰往脸上抹了抹。在确认过没有人会认出来自己之后,廖耀湘骑着小毛驴就上路了。
这一路上,每次遇到沿路排查的解放军,廖耀湘等人都会用帽檐将脸遮挡起来,避免引人注意。
但是兵败的愁绪一直萦绕在廖耀湘心头。每当沿途听到锦州的消息,廖耀湘就忍不住长叹一口气,然后回头长久的看着锦州的方向出神。
受到廖耀湘情绪的影响,副官、军长李涛和特务连的人一路上都沉默不语,气氛十分凝重。
解放军这边也是一刻没有闲着,中安堡村农会武装队长赵成瑞在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唯恐廖耀湘趁乱逃到沈阳,便没日没夜的在各村各镇搜查,凡是长得像廖耀湘一样又矮又胖的中年男人,赵成瑞都免不了要拿着画像认真比对一番。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成瑞终于得到了廖耀湘等人的消息。一天晚上,就在赵成瑞刚刚忙活完准备吃饭的时候,忽然来了几个群众,向赵成瑞反应:“我们看到有十一个人投宿到了谢家旅店,打扮的就跟老百姓一样。”
“对对。”另一个人附和道,“但是他们看上去可不像普通人,现在解放军打了胜仗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哩。他们呢?一个个垂头丧气的,看着就像是吃了败仗一样。”
众人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他们不同寻常的地方:神色慌张、形迹可疑、说话南腔北调、看起来个个腰杆子直的很,就像是当过兵一样!
赵成瑞在听完这些人的描述之后,也觉得这些人十分可疑,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匆匆揣上枪带人跑到了谢家旅店。
翻开店里的登记簿,上面记什么的都有,有说是难民逃灾的,有因为战乱投亲的,也有是报行商的。赵成瑞“啪”的一声合上登记簿,心中已经有了底。
既然他们是一起的,那为什么报的投诉理由五花八门呢?很显然,这些都是为了遮盖自己的真实目的而谎报的。
赵成瑞当即开始一个一个地向住客开始盘问。很快就盘问到一个带着深度近视眼镜,头戴破毡帽的中年男人,这不免引起了赵成瑞的注意,他的脑海中不禁闪过一段话:“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
只见这个中年男人丝毫不慌的走上前来自报家门:“我叫胡庆祥,今年45岁,老家是湖南的,是个本本分分的生意人。哪知行商到这附近的时候被国民党败兵抢走了所有的财物和衣服,只好在一个老乡家里面借了一身衣服,不然是要冻死人的。”
赵成瑞见虽然极力表现的姿态谦恭,但神色和骨子中还是透露着一股傲慢。这更让他生疑。
“有身份证吗?”赵成瑞问道。
“有!”廖耀湘从口袋中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赵成瑞接过来一看,名字对得上,就是这样貌,横看竖看都对不上号。
“这不是你的身份证,你到底是谁?来干什么的?”赵成瑞的声音吓得廖耀湘一个激灵。
廖耀湘见自己瞒不过去,只好换个说辞,“坦诚”自己是要去投奔亲戚熊式辉的。
赵成瑞自然是不信他这话的,他命人将这些人捆绑起来,准备带回去慢慢审问。这些廖耀湘可慌了,他急忙从怀中掏出来一个青布包,想贿赂赵成瑞。这让赵成瑞更加确信他就是廖耀湘,毕竟刚刚才说过自己被洗劫一空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金锭子呢?
就这样,廖耀湘顺利落网,他贿赂赵成瑞的钱财也被当成罪证上交给了组织。
廖耀湘被俘后原本一直拒绝承认自己的身份,但在后勤部段政委的严格审问下,廖耀湘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终于承认自己就是廖耀湘。
和廖耀湘一起被俘的还有范汉杰、郑庭笈等国军将领。他们被俘虏之后,中央并没有立刻给他们判刑,这些人虽然在解放战争中犯过许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他们同样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因此中央下达指示,一定要优待这些国军俘虏,尽量通过谈话方式“感化”他们。
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积极响应中央的指示,给予这些国军俘虏最好的待遇。同时,为了显示解放军的诚意,刘亚楼还将自己的工资全部拿出来,为这些国军将领举办最高规格的宴会。
所有国军战犯悉数到场,在刘亚楼的指示下纷纷落座。他们一边把酒言欢,一边谈论着自己往日的“功绩”,不少人看着这番太平景象还唏嘘不已。唯独廖耀湘,面无表情地坐在一旁动也不动。
不碰酒不动筷的廖耀湘与这样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中显得格格不入,旁边的人免不了劝两句:“廖老弟,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现在大势已定,还是看开点好。”
听到这句话,廖耀湘冷哼一声,一脸不屑地扭过头,表示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
此时刘亚楼感念这些国军将领在抗日战争中做的贡献,也为拉近与这些人的关系,率先起身表示要向他们敬酒。
俘虏的国军
身为俘虏的国军将领们也是十分惶恐,急忙起身应和刘亚楼,准备与其共饮一杯。
这时廖耀湘还坐在座位上不动如山,对于刘亚楼主动起身敬酒视而不见。刘亚楼自然也注意到了他,他多多少少能理解廖耀湘的傲慢,于是主动走过去说道:“欢迎廖将军,战场上让您受惊了!喝杯酒压压惊吧。”
谁知道刘亚楼话音刚落,廖耀湘就猛地站起来,暴跳如雷道:“你们解放军根本就不懂的领兵打仗,我看你们能赢都是因为侥幸!不信就把我放出去,咱们再打一场试试!”
廖耀湘语出惊人,宴会瞬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这时一些和廖耀湘熟识的人开始劝道:“老廖,胜败乃兵家常事,看开点。”
正在气头上的廖耀湘不仅不听这些人的劝导,还继续大放厥词。刘亚楼见状,没有立即反驳廖耀湘,转身和身边的警卫员低语了几句。
只见警卫员匆匆忙忙跑开了,不多时就带回来一个人。
当这个人到达宴会会场之后,不只是廖耀湘,所有的国军将领都惊呆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在长春战役中“牺牲”的郑洞国!
郑洞国可是国民党中的元老级人物了,作战能力十分优秀,平时待人谦逊,因此深得国军将士们的信任。尤其是曾经在郑洞国手下当过兵的廖耀湘,更是将其视为自己的师长,两人亦师亦友,感情十分深厚。
廖耀湘目不转睛的看着郑洞国一步一步走到自己面前,再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拉着郑洞国的手就哭了起来。边哭边说自己在知道他战死的消息后有多难过,自己心中又是多么愤恨。
郑洞国此时再见好友也是热泪盈眶,他拉着廖耀湘一顿嘘寒问暖,两人久别重逢的画面令不少人感到动容。
虽然见到好友郑洞国心中十分激动,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前来的“任务”,便对廖耀湘劝导道:“和共产党接触过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们之前的想法都是固执己见,是错误的。一个国家要的是安定,是团结,百姓们安居乐业才是一个国家最大之幸。我认真想了想,内战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此前廖耀湘之所以生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为自己的好友牺牲在了解放军手中,现在看到郑洞国安然无恙的样子,廖耀湘心中的气消了一大半,再加上郑洞国这么一劝说,他更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廖耀湘想了一下,抹掉脸上的泪水,端起酒杯向刘亚楼说道:“刚才是我的部队,我在这里向刘将军认个错!”
说完,廖耀湘连敬刘亚楼三杯酒。刘亚楼也是一个大度的将领,哈哈大笑两声接下了这三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