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暖冬面食

法国敏白灵 http://m.39.net/pf/a_4330821.html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何大齐文并图

  后天立冬。我小时候冬天比现在冷得多,当时我在育华小学读书,教室里只有一个小炉子取暖,门窗四处漏风,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大毛窝(家做的棉鞋),还手脚冰凉。中午,顶着大风跑回家吃午饭,一进厨房,热气、饭香扑面而来,好像一下子进入暖窝,缩了一上午的身子终于可以挺直了。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又好吃又御寒的午饭,其中有几样,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暖融融的。

  热汤面

  什么是热汤面呢?其实就是水煮面条、浇汆儿,但妈妈的做法有其特殊性。那时市场上买不到现成的切面,都是母亲提前和好一大块很硬的面团,用湿布盖上,饧半个小时,好让面变得滋润,饧好后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粉,再反复揉,面团就变得十分有韧性了。用大擀面杖擀成薄片,折叠几次,用刀切成细面丝,抖搂开,晾在案板上。然后把去皮的猪肉切成一寸多长的细丝,再切好葱、姜丝,把这几样儿放在大碗中,倒入酱油、香油、干虾仁搅拌均匀待用。灶上煮开一锅水,先把面条煮熟不捞出,就用这滚开的煮面汤,将大碗中的佐料倒入,等再一滚沸,马上用长筷子,把面条挑入摆好的各个大碗中,浇上热腾腾的汤汁,一碗又鲜又滑润的热汤面下肚,立刻寒气消失,全身发热,脸色红润,胃肠舒服。这种热汤面,就是全家冬季经常吃的午饭。

  后来我见外面卖的热汤面,都是一锅煮面,另外一锅做汆儿,白面浇清汤,虽然也好吃,但我还是喜欢妈妈这种面条、汆儿一锅煮的做法,好像面、肉香味更浓。而且越煮汤汁就变得越稠。全家人吃,得连煮三锅才够。我姑姑就最爱吃最后一锅黏稠的,而我就爱吃第一锅清爽些的,各有所好。

  后来我父亲买了一台手摇小型压面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固定在一个六十公分长、三十公分宽的厚木板上,有一个手摇长把儿。左面是压面片的双磙子,可以调节厚薄。右边是两个带细沟槽的压面条的磙子。我看妈妈操作,这头把和好的面团放进去,那头就出细细的面条了,简直就是个大玩具。

  那个年代街上店铺也没有用机器压面的,所以是个新鲜物件儿,我放学回来,没事儿就自告奋勇干这活儿,玩来玩去,压面片、压面条都很熟练了,还乐此不疲。

  煮尜尜儿

  妈妈为了给我们调换饭食,还常给我们做一种又暖身又好吃的东西,就是“煮尜(gá)尜儿”。粗粮细作,也是饱腹的佳肴。

  这是用三分之二的玉米面、三分之一的白面,掺和在一起加水和成面团,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用擀面杖擀成一公分厚的大面片,横向竖向切成的小方块儿里加入干面,上下左右像摇煤球一样地摇呀摇,小方块在里面滚来滚去,就变成小圆球儿了,因为摇得用力,面团相互撞击,就紧实,吃着有嚼劲,所以它也叫“盆里碰”,名符其实。

  接着,妈妈把冬天储存的胡萝卜用小擦床擦成细丝,加上羊肉片、葱丝、姜丝、酱油搅拌均匀一块儿喂着。锅里水开了,先煮尜尜儿,因为是球状的,所以不容易煮透,得多煮一会儿,再把喂好的东西倒入锅中,出锅前加盐和香油、撒点儿胡椒粉。嘿!一碗入肚肠,抗饿挡风霜。因为玉米面消化慢,再加暖胃的羊肉,肚里有食身上也就不冷了,一下午上课都精神倍儿足。

  这个东西还有个名字,叫“大喇嘛逛庙”,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一多半是玉米面,所以煮出来的尜尜儿是金黄金黄的,汤汁也呈黄色,再加上锅里的胡萝卜丝,煞是好看。而喇嘛都是穿黄袍,喇嘛庙又是黄顶,庙内有红装置等,所以有淘气的孩子就这么称呼了,我想也是表达一种喜爱吧!

  锅贴儿

  在我出生前,父亲、母亲都曾在上海工作、生活过几年,所以我家的饭菜常有上海风味的影子。“锅贴儿”本来是北京的一种家常食品,在我家,妈妈用了上海“水煎包”的制作方法来改良。

  首先是用开水和面,又叫烫面,这样和出的面十分柔软,多用于蒸炸。把猪肉剁碎和葱姜末搅拌做馅,烫面揪剂子,擀成饺子皮,一个个包好。

  在大平底的饼铛里放进猪油,这油是从肉铺专买回的“网子油”,就是猪肚子部位成网状的油板。买回来切成小块儿,在油锅中加热熬炼,炼好油后捞出焦黄的油渣,这东西用刀剁碎加上葱花,可以烙成十分香美的油渣饼,也非常好吃。炼好的油就倒入一个大瓷瓦罐里,等晾凉了,就成猪油了。古人形容美女的皮肤是“肤若凝脂”,说的就是皮肤如这个又细又白的猪油。把这凝脂铲出一小块儿,放入烧热的饼铛中,只听“刺啦”一声,立刻融化了。

  这时把包好的烫面饺子一个个蘸油,按次序排列在饼铛里,一圈圈摆放,码满了一铛,此时铛底的热油发出“喳喳喳”的炸面声,煎一小会儿,饺子都定型了,将一碗放了面粉、水,搅拌均匀的乳白色稀面糊,快速倒入铛中,只听“哗”的一声,白烟升起,油水沸腾,再撒入芝麻和葱花,盖严实锅盖焖着,下炸上蒸,过一会儿香味就窜出来了。

  锅里开始是“咕嘟”的水煮声,过几分钟就渐渐变成“喳喳”的油煎声了,说明水分已干了,可以停火了。打开锅盖,浓香扑鼻,用炒菜铲子从四周一铲,翻过面往大盘子里一放,嘿!看吧!底面金黄酥脆,上面绵软白嫩,中间是油汪汪的肉馅,几十个饺子都连成一体,黄芝麻、绿葱花点缀其间。那真是:“问世间色香味为何物,怎都让锅贴儿占全。”

  我常常迫不及待动筷子,嘴里烫得直哈热气,最后再来一大碗黏稠的小米粥,这顿美餐,堪称是严寒冬日里的享受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9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